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3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An optimization of polarimetr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ships with low ship-to-clutter power ratio. The received power is calculated with Kennaugh matrix and an iterative algorithm is adopted to get the optimal polarimetric state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depresses the power of ocean clutter and increases the power of ship signal. With the double effects, the contrast of ship to ocean i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us small ship or weak signals of low ship-to-ocean power ratio can easily be detected. Ship signal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speckle noise using the different variation trend after optimization, and thus the threshold problem can be avoided. Moreover, the analyses of different ship's Kennaugh matrices give two implications. One is that the results are affected little by choosing different Kennaugh matrices of ships with strong intensity from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The other is that ship's Kennaugh matrix chosen from real SAR images is more favorable than that of ideal scattering. Finall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are confirmed by polarimetric scattering angle and co-polarization phase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352.
体膨颗粒已广泛应用于高温高盐裂缝性油藏控水,且其封堵效果与颗粒尺寸、颗粒分流率密切相关。采用人工造缝的碳酸盐岩露头岩芯组模拟非均质裂缝储层,在130℃、19.8×104 mg/L条件下进行体膨颗粒裂缝堵水效果评价与改善实验。结果发现,粒径过大、窄裂缝分流率过高的体膨颗粒可能加剧裂缝产液的非均质性,而粒径过小的体膨颗粒不适用于出水强度较高的储层。将可固化覆膜颗粒与体膨颗粒联用,前者在油藏高温下固化于宽裂缝内形成不可动筛网段塞,令后者从宽裂缝中突破的压力梯度显著高于窄裂缝,进而可有效改善非均质裂缝的产液剖面,并消除因体膨颗粒尺寸、分流率不当对裂缝封堵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体膨颗粒的非均质裂缝封堵行为,对提高裂缝油藏的控水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3.
离心风机吸声蜗壳结构的数学物理模型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离心风机气动噪声,设计了一种由穿孔蜗板、吸声材料、微穿孔板和空腔组成的吸声蜗壳结构,并采用声电类比方法建立了吸声蜗壳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发现:采用一定厚度的吸声材料可以在大约1~8 kHz频率范围内对气动噪声取得较好的吸声效果,适当增加吸声材料厚度可使得具有较高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向低频方向适当拓宽,加...  相似文献   
354.
以间苯三酚/甲醛为碳前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有机-有机自组装法制备有序介孔炭(OMC)材料,系统研究了乙醇和水混合溶剂的极性及合成温度对介孔炭结构的影响,并利用N2吸-脱附和小角X-射线衍射技术对合成的OMC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乙醇的摩尔分数较高时,合成的OMC样品孔径和孔容较大,具有有序的介孔结构;而当溶剂中乙醇的摩尔分数较低时,合成材料的孔径和孔容明显减小,且介孔孔隙率和有序度都降低;在纯乙醇及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合成OMC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均减小,微孔比例增加,且反应温度对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的OMC材料的结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55.
为解决传统等离子光学传感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黑磷(BP)的多共振非等离子体的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单层黑磷和简单的介质结构,通过磁共振增强红外波吸收。由于黑磷的各向异性,该传感器可以在不同晶体方向上实现不同的灵敏度和品质因数(FOM)。通过优化传感结构,在8 μm波长附近的不同黑磷晶体方向上均得到了2个极窄的共振峰、极低的半高宽,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吸收率最高达到了99.6%,灵敏度最高可达180 nm/RIU,FOM可以达到 261 nm/RIU。并利用耦合模理论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揭示了其物理机理,证实了该传感结构在未来的光学传感领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56.
由简单的欧拉图构造一类多重线性多项式,称作欧拉多项式,并探讨这些多项式成为矩阵环的恒等式的条件,PI-理论中著名的Amitsur-Levitzki定理和Chang-Giambruno-Sehgal定理是本文结果的直接推论.  相似文献   
357.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系统测量了3个不同的工况下离心风机直板型叶片扩压器内部的三维速度场,并对叶片扩压器内部流场及其随流量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对整个实验风机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扩压器内部及其上游流场的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沿着扩压器的流道方向气流的速度逐渐减小,非定常速度脉动也逐渐减弱,非定常速度脉动的频率和叶轮的叶片通过频率一致;随着流量的减小,扩压器的扩压能力逐渐增强,扩压器叶片压力面附近的低速区逐渐减小,扩压器上游及内部流场受蜗壳的盘、盖侧空腔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58.
为了实现一种空间上三维转动和两维平移的运动形式,提出了一种3-SPS/PPS为构型的五自由度并联机构,该机构的驱动支链为SPS支链,约束支链为PPS支链.应用螺旋理论对3-SPS/PPS并联机构的支链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进行计算,求出了并联机构位置方程的表达式.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3-SPS/PPS并联...  相似文献   
359.
岩体渗流实质上就是结构面及其网络的渗流.由于受节理张开度、表面粗糙度、接触面积、裂隙法向应力变化和填充物等影响,从而使岩体结构面的渗流特征变得非常复杂.本文从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数值分析和经验分析讨论了岩体结构面渗流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60.
离心压缩机叶轮叶片疲劳断裂故障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离心压缩机叶轮叶片的前14阶模态和离心力作用下的静应力,并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了叶轮叶片在非定常气动力载荷下的等效交变应力.为了节省计算成本,离心叶轮采用满足循环对称条件的单扇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非定常气动力载荷的主频率落入叶轮叶片第6阶固有频率的共振区,导致在叶轮叶片的前缘附近区域形成局部共振,使该区域的等效应力最大;离心叶轮叶片在离心力和非定常气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交变应力小于工作条件下的屈服应力,不会形成叶片的塑性破坏,但交变载荷的长期作用导致了叶片前缘区域的高周疲劳破坏.预测的叶片应力集中位置和实际断裂位置一致,表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