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2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727篇
系统科学   527篇
丛书文集   292篇
教育与普及   1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44篇
研究方法   13篇
综合类   995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1063篇
  2001年   929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业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编目工作实践,分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2.
随着工业的发展,控制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参数随机多变,传统PI速度控制器已经不能满足系统对性能的要求,在传统PI速度控制器基础上,根据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传统PI控制器和模糊PI控制器的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说明模糊PI控制器具有更加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43.
大功率混合储能装置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磁发射装置在连发时其储能电源对电网瞬时功率需求极大、一般电网难以承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储能方式及其控制策略。该方式将蓄电池与脉冲电容器进行复合储能,采用多组蓄电池串联充电的新型拓扑结构,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时序触发控制策略,可以精确控制在不同时刻将多组蓄电池逐步接入电路对脉冲电容器充电,实现了对脉冲电容器的近似恒流充电,使脉冲电容器快速、高效地达到所要求的电压值。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储能方式合理可行,在时序触发的控制策略下可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将蓄电池能量传递给脉冲电容器,使功率逐级增大,从而降低网侧的瞬时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944.
A supported Pt/Al2O3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immobilizing preformed colloidal Pt nanoparticles on Al2O3. The particle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t particles on Al2O3 remained the same as the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o-chloronitrobenzene to ochloroaniline was performed on the as-prepared Pt/Al2O3 nanocatalyst without using any solvent and 88.5% selectivity to o-chloroaniline at 98.2% conversion of o-chloronitrobenzene was achieved. Further catalytic experiments with metal cation modification showed that some metal cations could improve the activity in various degre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high selectivity. Especially, 99.8% selectivity to o-chloroaniline at ~100% conversion was attained with Sn4t.  相似文献   
945.
采用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pH-ZRCCC)与常规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技术分离制备大黄粗提物中的化学成分。首先采用pH-ZRCCC分离大黄粗提物,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3:7:4:6,V/V),上相加TFA(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加Na OH(15 mmol/L)作为流动相。从1.3 g粗提物中得到140 mg桂皮酸(纯度为96.1%)、130 mg大黄酸(纯度为92.5%)和560 mg尾吹物。称取260 mg该尾吹物采用常规HSCCC的方法进一步分离,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7:3:7:4,V/V),得到约98 mg大黄素(纯度为96.5%)和60 mg芦荟大黄素(纯度为94.6%)。用HPLC检测纯度,用ESI-MS和1HNMR鉴定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H-ZRCCC与HSCCC结合是分离大黄中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6.
针对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范围局限、信息来源单一及准确性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方位整体上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框架.充分考虑多信息源和多层次信息融合,从3个维度上动态生成网络当前安全状况,准确地反映网络当前安全态势,易于逆向查找异常组件.提出"3σ法则"离散化连续型随机变量方法,对建立适合处理非确定性信息融合的贝叶斯网模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最后,利用网络实例数据,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7.
为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智能化控制水平,进一步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提出一种多能源动力总成的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方法.以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原型,建立动力总成部件子系统智能体模型,构建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框架,根据不同工况模式对总成动力进行预分配,利用单智能体的智能行为和多智能体的协作能力解决车辆对复杂路况的自适应问题.在Cruise软件环境下对智能体控制系统和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动力总成的多智能体协调控制策略正确可行,使混合动力汽车能根据不同工况自适应控制模式,进而对动力进行自适应匹配,能够改善整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相似文献   
948.
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共因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列控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共因失效不易识别和评估问题,在分析列控系统失效特征基础上,通过建模和计算证明共因失效对于系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系统安全理论,分析列控系统的共因失效影响因素,讨论共因失效的识别和筛选过程;基于列控系统3取2安全架构,计算包含共因失效的系统失效概率,指出由于缺乏历史统计数据造成共因失效定量计算的困难,最后提出控制列控系统共因失效的一般控制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9.
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的MPSoC通信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针对多处理器片上系统 (Multiprocessor System on chip,MPSoC) 的通信优化技术--通信流水线和消息聚合,其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系统同步开销上升从而带来整体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整数线性规划(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ILP)的优化策略.该策略以综合优化系统通信和同步开销为目标,通过对通信流水线技术和消息聚合技术的合理规划,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ILP的通信优化策略能够充分发挥通信优化技术的优点,使系统性能显著提升.
关键词: 通信优化; 整数线性规划; Simulink
中图分类号: TP 31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950.
针对位移等效静态载荷法在求解结构动态优化时遇到的等效关键时间点不合理、等效结果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原理的等效静态载荷法.该方法通过将结构动态响应解空间进行谱元离散,识别出结构的关键时间点,并在该时间点构建了基于能量等效的动态载荷静态转化数学模型.应用优化算法搜索得到了等效静态载荷集的最优解,从而将结构动态优化问题转化为静态优化问题求解.最后,通过在某柴油机活塞油腔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中的有效应用,验证了能量等效静态载荷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拓展了等效静态载荷法的理论范畴,同时为复杂结构动态响应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