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68篇 |
免费 | 1080篇 |
国内免费 | 132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82篇 |
丛书文集 | 662篇 |
教育与普及 | 10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0篇 |
现状及发展 | 101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2035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455篇 |
2020年 | 437篇 |
2019年 | 329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420篇 |
2016年 | 463篇 |
2015年 | 750篇 |
2014年 | 1104篇 |
2013年 | 1172篇 |
2012年 | 1383篇 |
2011年 | 1469篇 |
2010年 | 1481篇 |
2009年 | 1580篇 |
2008年 | 1742篇 |
2007年 | 1727篇 |
2006年 | 1526篇 |
2005年 | 1338篇 |
2004年 | 1010篇 |
2003年 | 677篇 |
2002年 | 786篇 |
2001年 | 679篇 |
2000年 | 587篇 |
1999年 | 259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44.
基于模型预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时控制模式下存在于网络诱发延迟大于一个采样周期的网络化随机控制系统中的空采样和数据拒绝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补偿控制法。该方法通过在执行器设立缓冲区窗口并存放一定数目的历史控制量,利用多个历史控制量对当前采样周期的控制状态进行估计预测,对空采样和数据拒绝情况进行补偿控制,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补偿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合图法(co-plot)分析西安欧美游客的期望和实际感知特点,并同几种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比较,结果得出从西安旅游两个层面28个因素,分析欧美游客期望、实际感知和期望差异三个属性特点,并运用合图技术划分为八组.和图法具有更强的图形展示功能,且同时分析研究对象及其属性,而传统方法常常把两者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46.
针对一类具有随机传输时滞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在考虑时滞无界的情况下(最坏网络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检测滤波器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为了处理系统的内采样特性,根据混合系统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混合系统故障检测滤波器(FDF);利用多目标优化技术,将故障检测滤波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一类优化问题,并借助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该优化问题的时滞独立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甘南亚高山草甸植物对逆境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环境梯度条件下6种植物:莓叶萎陵菜(otentilla fragarioides)、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金露梅(Potenti Uafruticosa L)的叶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境(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的)梯度的变化,6种植物叶内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的积累量、叶绿素的含量随着从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环境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6种植物的抗逆性由强到弱为棘豆、狼毒、矮嵩草、莓叶萎陵菜、火绒草、金露梅。表3,参14。 相似文献
48.
49.
50.
通过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理论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模拟了二维高斯随机粗糙面。从电场积分方程出发,利用RWG (Rao-Wilton-Glisson)基函数矩量法结合Galerkin方法,在PC集群并行平台上研究了二维导体高斯粗糙面对波束的电磁散射特性。为使得PC集群信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MPI) 并行平台上各参与运算的各进程的负载平衡,对整个阻抗矩阵按行分块,并详细讨论了并行共轭梯度法求解矩量法矩阵方程的并行实现过程。最后在PC集群MPI并行平台上进行数值实验,分析了在波束入射条件下,均方根高度、相关长度和极化方式对二维导体高斯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