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514篇 |
免费 | 2066篇 |
国内免费 | 276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654篇 |
丛书文集 | 2186篇 |
教育与普及 | 239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86篇 |
现状及发展 | 1142篇 |
研究方法 | 195篇 |
综合类 | 62177篇 |
自然研究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5篇 |
2023年 | 783篇 |
2022年 | 1043篇 |
2021年 | 1268篇 |
2020年 | 788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1125篇 |
2017年 | 1342篇 |
2016年 | 1028篇 |
2015年 | 1489篇 |
2014年 | 2067篇 |
2013年 | 1979篇 |
2012年 | 2465篇 |
2011年 | 3374篇 |
2010年 | 3118篇 |
2009年 | 3295篇 |
2008年 | 3811篇 |
2007年 | 3827篇 |
2006年 | 2582篇 |
2005年 | 2528篇 |
2004年 | 1919篇 |
2003年 | 1646篇 |
2002年 | 1623篇 |
2001年 | 1737篇 |
2000年 | 1834篇 |
1999年 | 3070篇 |
1998年 | 2750篇 |
1997年 | 2846篇 |
1996年 | 2638篇 |
1995年 | 2311篇 |
1994年 | 2200篇 |
1993年 | 1865篇 |
1992年 | 1587篇 |
1991年 | 1392篇 |
1990年 | 1209篇 |
1989年 | 1097篇 |
1988年 | 880篇 |
1987年 | 567篇 |
1986年 | 321篇 |
1985年 | 114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8篇 |
1973年 | 4篇 |
1970年 | 4篇 |
1968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王凤翔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1,7(2):44-48
本文将根据热传导方程,对电冰箱达定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以及定态后电冰箱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并由此计算出由于冰箱箱体的热量泄漏而消耗的能量。 相似文献
32.
紧度量空间中的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紧度量空间中讨论了压缩型和膨胀型不动点定理 ,推广和改进了 [2 ]和 [5 ]中的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33.
软件IDMR是用于辨识离散时间多变量随机系统的有效工具,它同时还使用辨识结果给出系统输出仿真。本文介绍IDMR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特点,并对使用方法和运行操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4.
用图论方法对取代〔14〕轮烯、〔18〕轮烯和卟吩的构造异构和构型异构体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列表表示。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给出定理:“在2n—1个整数中,必有n 个数,它们的和被n 整除”的一个新的证明,它无需先讨论n 为素数。 相似文献
36.
多专家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2,(9)
本文在文献[1]给出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I—DSS)的基本概念及提出I—DSS的两种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对I—DSS的形式之一——多专家集成式决策支持系统(MEI—DSSS)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阐述了MEI—DSS提出的原因,给出了MEI—DSS的基本概念,概述了MEI—DSS同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关系,提出了MEI—DSS的基本结构框架,并从知识表示、推理机制以及多专家系统动态组合进行问题求解的算法实现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在大型决策中的应用。本文最后提出了MEI—DSS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森林面积分布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本文将林木总和长消率作为控制变量,以“范数最小”来衡量其最优性,利用空间L^2(0,T)T〉0的自反、光滑和严格凸性,给出了森林面积分布系统最优控制的一个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使用谱带模型理论方法计算尾喷焰光辐射特性所出现的等价宽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研究了几种形式等价宽度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计算尾喷焰辐射的“穿截尾喷焰小气柱”方法,回避了四重积分的计算,得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美国《中学物理教程》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该教材的特点,为我国编写适合大多数中学生学习的高质量物理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C. Baroni Urbani G. S. Boyan A. Blarer J. Billen T. M. Musthak Ali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1994,50(1):63-71
The Indian antHarpegnathos saltator may be unique among insects in using its jumping capacity not only as an escape mechanism but also as a normal means of locomotion, and for catching its prey in flight. High-speed cinematography used to analyse the various phases of the jump suggests thatHarpegnathos employs a novel jumping mechanism to mediate these behaviours: namely the synchronous activation of its middle and hindlegs. Elect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from muscles or nerves in pairs of middle and hindlegs show remarkably synchronous activity during fictive jumping, supporting the synchronous activation hypothesis.Harpegnathos is not the only ant to jump, and a cladis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jumping behaviour evolved independently three times during ant evolutionary histo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