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系统科学   92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6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销盘式试验机上对氟塑料合金(F50-1)的高温摩擦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100℃)、大含砂量(3%)的泥浆和高比压(4~6.9N/mm~2)的条件下,氟塑料合金的耐磨性与聚四氟乙烯相近,不适于作涡轮钻具摩擦副。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菌落直径为指标研究了NTG对侧耳8405的诱变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NTG的最终浓度为300μg/mL,处理前孢子先培养14h,于24℃黑暗条件下处理40min时,突变率和正变率高,变异幅度大.  相似文献   
103.
自然风与列车风的耦合气动作用是铁路风屏障产生弯曲、扭转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列车-风屏障耦合的三维气动仿真模型,对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屏障固体结构分析模型,对风屏障进行了模态分析,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分析了风屏障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量,据此对风屏障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风屏障自振频率最小为6.11Hz,风屏障自振频率与列车风的振动频率相差较多,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下,突变风的作用效果对风屏障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在1.59s时,风屏障在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作用下产生最大位移,其中最大负位移达到1.42mm,最大正位移达到0.605mm。H型钢立柱产生最大的Mises应力,达到83.79Mpa,比列车风单独作用时增加了152.8%。可见突变风与列车风耦合会加剧风屏障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4.
The dynamic buckling of an elastic column subjected to axial impact by a rigid body is discus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ergy law in this paper. The equation of lateral disturbance used to analysis the problem is develop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stress wave. The power series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the power series approach. The buckling criterion of this problem i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lu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itical velocity and impacting mass as well as critical velocity and critical length are given by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相似文献   
105.
尾矿干堆及脱水工艺研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应用尾矿干堆技术,推动中国尾矿处理技术的发展,在Ei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尾矿干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统计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尾矿干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尾矿干堆的应用,列出了相关实例,得到了尾矿浓度及降雨对干堆工艺的影响;探讨了采用干堆法的原因,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概括,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尾矿干堆的联系和区别.对尾矿干堆的关键技术脱水工艺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尾矿压滤、尾矿浓缩—压滤/过滤和尾矿分级—浓缩—压滤是目前最常用的3种脱水工艺,并对其脱水设备作了简要描述.对目前尾矿干堆技术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尾矿干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针对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控制,论述了钢筋砼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7.
文章针对大体积砼产生裂缝的控制,论述了钢筋砼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8.
深度脑刺激(DBS)是治疗帕金森症和癫痫等神经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其开环控制的缺点,以MorrisLecar神经元为节点模拟病态同步神经元网络,提出了基于H∞变论域模糊的DBS闭环控制方法,实现了神经元网络的精确去同步控制.采用变论域模糊逼近神经元非线性动态和H∞抑制逼近误差,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及鲁棒性,该方法可作为由病态同步引起的神经疾病的一种潜在电刺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9.
战宏伟 《科技资讯》2013,(33):81-82,84
基于双斜齿轮泵的组合形式及工作原理,研究双斜齿轮泵的瞬间排量和流量脉动特性,得出流量脉动最小条件。分析双斜齿轮泵的传动受力、泵体受力及泵盖受力情况,为设计使用和进一步优化斜齿轮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The carbon deposition behavior on nickel particles was observed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400 to 800℃ in a pure methane atmosphere. The topography,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ed carb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temperature-programmed oxidation (TPO) technolog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Raman spectroscopy. The deposited carbon is present in the form of a film at 400-450℃, as fibers at 500-600℃, and as particles at 650-800℃.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eposited carbon becomes more orde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because both the TPO peak temperature of deposited carbon and the Raman shift of the G b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intensity ratio between the D bands and the G band decreases.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carbon deposition rate is suppressed in the medium-temperature range (M-T ran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kinetic mechanism changes. Correspondingly, the FWHM of the G and D1 bands in the Raman spectrum reaches a maximum and the intensities of the D2, D3, and D4 bands decrease to low limits in the M-T rang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rbon structure parameters exhibit two different tendencies with respect to varying temperature. Both of the two group parameters change dramatically as a peak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within the M-T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