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图形化编辑平台的炼钢连铸动态调度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钢铁企业炼钢连铸生产工艺复杂、设备众多、生产过程存在随机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调度专家在生产过程中的决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炼钢连铸动态调度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图形化编辑平台的炼钢连铸动态调度仿真系统,综合集成了扰动设定、扰动发生、动态跟踪、扰动识别、人机交互和模型优化功能.利用在线数据,进行了离线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软件提供的图形化编辑集成平台可以实现对计划快速、有效的动态优化调度,同时为深入研究炼钢连铸动态调度方法提供了集成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炼钢-连铸在线生产调度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炼钢—连铸生产管理特点,给出分布式在线生产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并描述了专家系统、启发式算法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生产调度计划集成化编制方法·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收集生产实绩数据,完成生产过程在线监视;编制出符合现场情况、满足工艺要求的高效生产调度计划·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根据搜索进展自适应设定门槛值和邻域搜索次数的改进TA算法.对无优先级双目标FlowShop问题进行求解,并与现有启发式算法进行了比较.计算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求得稳定、高质量的解.  相似文献   
14.
高效的利用连铸生产设备的能力是炼钢—连铸生产计划优化技术的主要目标。在描述了炼钢—连铸生产计划调度编制步骤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连铸计划编制中问题。针对未充分利用虚拟板坯区间宽度属性及炉次区间宽度因素,并同时考虑浇次中炉次间钢级限制、连浇规程、中间包使用寿命限制、浇铸宽度跳跃限制的条件,建立了连铸计划优化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以蚁群优化算法为基础,设计了双层蚁群优化求解算法,并采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一体化钢铁生产模式需求,考虑客户需求柔性化的特点,首先描述炉次计划及其一体化工艺约束,然后建立了多目标一体化炉次计划优化模型,针对模型设计了两阶段启发式算法,第一阶段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分组策略,第二阶段提出了概率匹配法.最后,对比分析两阶段启发式算法与人工编制方法处理某钢厂实际生产数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炼钢炉次计划对于钢铁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针对炉次计划问题多目标、多约束的复杂特点,建立了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现场计划编制人员经验规则的多阶段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并以该模型和算法为核心开发了炼钢炉次计划仿真系统,讨论了其的结构与功能.利用生产现场的实际数据,对系统进行了离线仿真,并计算了炉次计划结果的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可以快速、高效的编制炉次计划;该仿真系统为炉次计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仿真实验平台,并为进一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模糊线性回归,提出子集选择问题,给出评价准则,并采用遗传算法(GAs)实现子集选择.最后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系统的角度验证炼钢、连铸、热轧生产计划编制模型、算法及计划编制流程,基于面向服务的软件结构体系,提出了钢铁生产计划仿真平台的框架,该框架分为计划层、调度层、仿真层、数据接口层、数据服务层、协调层,并给出平台的网络结构。采用O/RMapping技术结合CodeSmith实现数据接口层,Web Service实现计划层、调度层、仿真层功能,Agent实现协作层。以炉次计划模型、连铸计划模型、中间包计划模型为例验证仿真平台的可行性,并为工程化、产品化软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炼钢-连铸调度模型的系数由人工经验给出,缺乏科学依据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正交设计的调度模型参数(系数)优化设定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给出了各参数对调度目标影响程度.利用工业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目标函数系数的最优设定值,由方差分析确定的模型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与现场实际相吻合.通过与人工经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信息熵的自适应PBIL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基于群体的增量学习(Population-based Increased Learning,简称PBIL)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学习和变异能力的改进策略。新的算法采用信息熵衡量种群的进化程度,并根据熵值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学习速率和变异率。应用该算法求解典型的Flow Shop调度问题,通过与简单PBIL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局部搜索能力得到提高,且收敛过程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