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获得较好的抓地性能,针对非充气弹性车轮-地面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弹性车轮结构特点,同时考虑弹性支撑和胎面的受力变形,并利用简单的物理假设建立刷子模型.通过车轮地面受力、摩擦系数和摩擦圆理论确定抓地余量.建立了一个关于抓地余量的一元三次方程,讨论模型中参数对抓地性能的影响,构建弹性车轮垂向刚度和接地印迹长度的表达式.最后将非充气弹性车轮参数输入到汽车仿真软件Car Sim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理论分析值与仿真分析值非常吻合.这对非充气弹性车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基于流体动力学的计算汽轮机均匀气流场和非均匀气流场直叶片、短扭叶片、长扭叶片以及汽轮机调节级间隙气流激振力的计算公式 ,介绍了基于以上公式的汽轮机间隙气流激振力计算程序 ,并讨论了程序设计中有关积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驾驶员-汽车三自由度闭环模型,并用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指定工况下方向盘动态变化情况来建立评价体系,提出了以方向盘最大转角幅值的动态变化平缓程度、方向盘最大转角速度的动态变化平缓程度以及方向盘操纵频率的动态变化平缓程度作为汽车转向操纵动态特性评价指标.针对所提的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了两种车型的转向操纵动态特性,结果显示操纵车型2较车型1,驾驶员不易感到疲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滚动工况对机械弹性智能车轮加速度信号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速度、附着系数、载荷对接触应力和加速度信号的影响以及车轮不同位置的加速度信号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速度和地面附着系数对法向接触应力分布影响不大;路面附着系数增大导致摩擦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载荷增大导致接地区域接触应力最大值增大。车轮速度增大,加速度峰值幅值增大,加速度峰值时间间隔减小;载荷增大,加速度峰值时间间隔增大;纵向附着系数功率谱能对地面附着系数进行区分;輮轮中间加速度信号更适合用于侧偏特性研究,通过侧向加速度信号积分得到侧向位移,可用于侧偏角估算。 相似文献
15.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并联型Plug-in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其动力驱动系统参数匹配的原则和实施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某型轿车动力总成参数进行了匹配,使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对整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Plug-in混合动力轿车动力性与原车相当,经济性与原车相比有很大提高,达到预期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轴距车辆路径跟踪鲁棒性,提出了基于滑模自抗扰控制的平行泊车路径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线性滑模控制设计自抗扰控制律中的误差反馈环节,改善了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能适用于不同轴距车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能够观测和补偿由于不同车辆轴距引起的不确定性和车辆受到的外界干扰.在假定低车速和小侧偏角情况下,控制器的设计考虑非线性运动学模型及运动学约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自抗扰控制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能够将不确定性部分观测出来并且补偿掉,保证了不同轴距车辆很好地跟踪规划的理想泊车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近期汽车操纵主动安全性的闭环评价方法的研究,考虑了影响汽车操纵主动安全性的各种因素,又提出了两项物理意义明确的单项评价指标.应用时域响应计算方法,完善了评价指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外界干扰和转向系统运动学模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平行泊车系统的车辆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一个三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该观测器可将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看作系统总的扰动量进行观测和补偿,而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基于该观测器,设计了平行泊车路径跟踪控制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车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行泊车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控制器,抗外界干扰能力更强.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路径跟踪控制器能够精确控制车辆完成平行泊车任务,最大误差仅为0.111 m.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流固吸附特性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流、固体相互作用的程度,对表面吸附性能和吸附层进行描述,得出以能量表示的吸附层厚度表达式;从而确定描述表面粘度变化计算的表达式中的重要参数-吸附层厚度,粘度描述是润滑工程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的研究适用于以流体膜为基础进行工作的研究,是纳米级润滑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