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9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结核分枝杆茵19 ku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卡介苗的19 ku蛋白DNA序列;以质粒pET28a为表达栽体,构建19 ku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分别对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蛋白。通过镍柱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结果:重组质粒pET28a-p19测序表明与报道的序列相同。它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细胞内以可溶性形式表达。不同IPTG诱导时间实验表明重组结核分枝杆茵l9 ku蛋白诱导4 h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量最高。结论:pET28a-p19大肠埃希菌工程株可高表达结核分枝杆菌重组19 ku蛋白。  相似文献   
52.
功率超声作用下溶液温度变化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效应是超声与溶液媒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为表征开放体系中超声作用下溶液温度的变化规律,以超声在流体中传播时流体对超声机械能的吸收为基础,根据化工热传递的基本原理,构建并求解了该状态下溶液体系热量衡算的微分方程,由超声参数和溶液特性参数等变量推导获得了溶液温度的数学模型.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强度超声作用下磷酸盐溶液的温度变化规律,统一了不同超声作用条件下的溶液温度变化模型,并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经检验,关联超声波强度和作用时间的溶液主体温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所获得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3.
以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萃取BSA为对象,研究了双水相系统成相浓度、外加盐NaCl,BSA起始浓度等对BSA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和BSA下相萃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BSA在部分被萃取入双水相体系的下相,成相组成的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和PEG10000 6%(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的双水相系统有利于BSA的萃取分配;外加NaCl对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系统萃取BSA的影响不大;得出了上、下相BSA浓度和BSA在两相间分配系数K与系统BSA起始浓度之间的表达式,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54.
河口形状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通过设计一个平直和喇叭形理想河口,研究河口形状对环流和盐水入侵影响。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明显增大;表层流有偏北的分量,底层流有向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盐水入侵产生的盐度锋面在水平面上向西北倾斜,北岸盐水入侵比那南岸大,在垂直上向上游倾斜,底层盐水入侵比表层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张潮流、向陆的密度流和混合是产生盐水入侵的动力因子。科氏力使涨潮流向北岸偏转,向陆的密度流存在于底层,这种动力机制导致了盐度分布的不对称。盐度横向分布产生的斜压压强梯度力指向南岸,并随水深增加,导致底层流向南岸流动;因要满足质量守衡,在北岸因底层流的辐散产生下降流、水位下降,而在南岸因底层流的辐合产生上升流、水位抬升,水位的横向分布又导致表层流向北,想成一垂向横向环流。喇叭形河口因口门内河口变宽,造成流的幅散,向海的流速减少和产生上升流,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向西流动的距离减少,口门处盐度增加,但盐水向西入侵的距离减少;河口喇叭扣南岸下层也出现明显的高盐水;垂直混合增强,盐度垂向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55.
本应用ECOM模式,设计1个控制试验,研究理想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动力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趋于增大;近口门附近底层流有偏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在口门外因斜压和底形的作用,产生明显的上升流。盐水入侵在空间上具有不对称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在拦门沙上游出现上下2个相反方向的横向环流,而在口门外只出现1个顺时针方向的横向环流。从动力机制上分析了盐水入侵的空间不对称性和横向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56.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金属体积分数x的(Fe21Ni79)x-(Al2O3)1-x纳米颗粒膜样品,并对样品的霍尔效应进行了研究,在x=0.48时,样品的饱和霍尔电阻率为4.5μΩ.cm,霍尔电压为450μV。在同样的制备条件下保持x不变,用Co去替代部分Ni得到一系列[Fe21(NimCon)]x-(Al2O3)1-x颗粒膜,测量其霍尔电压,结果发现随着Co含量的增加,霍尔电压增大,当原子比n/m=0.6时,霍尔电压为1125μV。  相似文献   
57.
L-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 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7在正常中枢神经功能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mGluR7基因相关疾病的生物和遗传基础, 通过从BAC文库中筛选种子克隆和对酶切指纹图谱数据库查询等方法, 构建了覆盖mGluR7全长基因的基因组物理图谱, 并采用鸟枪法策略对图中BAC克隆进行测序与拼接组装, 最终得到准确度为万分之一的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 mGluR7基因是长达880 kb的超大基因; 其基因组GC含量为38%, 重复序列含量为37.5%; 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 其中5个内含子长度超过100 kb, 内含子1长达285 kb; 存在2个替换剪接转录本mGluR7a和mGluR7b. 通过比较mGluR基因家族3组8个亚型受体蛋白胞外区的基因组结构, 发现它们对应的基因组结构分为3组, 组内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较为保守, 而组间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保守性较差. 这种基因组水平的组内保守和组间差异是和蛋白质水平上的保守和差异一致的, 提示这些受体的基本功能在进化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分化. 在含mGluR7的组内, 尽管组内各成员的基因组结构趋于保守, 但大部分内含子长度变化幅度很大, 揭示基因组结构变化的程度高于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这种变化预期是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上体现其生物属性的.  相似文献   
58.
以水平井感应测井资料为基础,根据Maxwell方程,从感应测井原理入手,建立感应测井三维数值模拟正演算法,引入阻尼因子,形成马奎特反演算法,利用交互式正反演方法,确定水平井井眼轨迹和地层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利用水平井感应测井曲线进行砂体顶界面反演目的。正演模拟表明:水平井中双感应能够反应的界面距离为2 m;且地层界面上下地层电阻率数值相差越大,双感应测井对地层界面信息反映越灵敏;当仪器所处地层电阻率比围岩高,则双感应能够反映的地层界面越远。利用水平井双感应测井资料采样交互式正反演该校正后的构造界面符合生产情况,弥补了由于地震分辨率不足造成构造界面误差,为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提供较为准确的砂体顶界面。  相似文献   
59.
抗性糊精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目前,已形成以淀粉为原料的酸热处理并重制备抗性糊精的方法。抗性糊精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及良好的加工特性,其本质上是低热量的葡聚糖,酸热稳定性好,消化耐受性强。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膳食纤维,抗性糊精能够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组成、吸收肠道有害物质,有助于预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自被批准为普通食品以来,抗性糊精越来越受到食品行业的重视,在饮料、肉制品、面制品和功能食品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抗性糊精的研究现状、基本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0.
供应链网络机制与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晔  陈燕  胡松筠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1366-1370,1374
针对传统供应链中地点分布散,提前期长,灵活性差,无法及时了解各节点库存状态,造成顾客满意度下降,客户资源流失,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的多级供应链网络规划模型,采用了混合整数规划方法,将战略层与作业层相结合,得到成本最小、性能稳定的柔性供应链结构。应用Z变换和指数平滑预测方法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供应链网络规划的动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