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别-苏鲁变质岩锆石微区氧同位素特征初探:离子探针原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对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地区包括榴辉岩等8个不同岩性的变质岩石中锆石进行了151次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 结果表明存在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均一性, 不同岩石中锆石的δ 18O值变化范围从 -8.5‰到+ 9.7‰, 同一岩石不同锆石颗粒间δ 18O值差异达2‰~12‰, 在离子探针测定精度范围内, 没有观察到原岩岩浆(残留)锆石和变质增生(重结晶)锆石之间明显的氧同位素组成差异, 表明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变质锆石基本上继承了原岩锆石的氧同位素组成. 研究发现, 根据变质岩的原岩时代, 可以把锆石氧同位素分成2组, 一组原岩年龄在19~27亿年, δ 18O值约为6‰~7‰, 另一组原岩年龄为7~8亿年, δ 18O值在0~2‰. 后者明显偏低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 在形成高级变质岩的原岩岩浆中有明显的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卷入, 它可能和晚前寒武纪我国华南和全球范围雪球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2.
北大别辉石岩成因: 锆石微区年龄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北大别道士冲辉石岩中锆石进行了微区离子探针U-Pb定年和微区激光等离子体质谱微量稀土元素测定.其年龄变化于159~134Ma之间,平均值(144.5±6.2)Ma是辉石岩侵位年龄的最佳估计.锆石经历了长时间的结晶和缓慢冷却过程.道士冲辉石岩为一造山后岩浆活动产物.锆石稀土配分为HREE富集型,其HREE富集程度介于大别地区片麻岩中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之间,其稀土特征表明形成锆石的源区有明显的壳幔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23.
女山单斜辉石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性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离子探针技术测定了一组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 硼同位素比值非常不均一:δ11B为+7.4‰~-28.6‰, 既表现在不同样品之间, 也表现在同一样品的内部. 巨晶的硼同位素组成既没有记录暴露地表后的后期蚀变影响,也没有记录被携带上升过程中与寄主玄武岩浆和/或围岩的相互反应. 不均一性继承自巨晶的地幔源区, 其源区曾经经历过流体的交代作用. 交代流体来自于初始硼同位素不均一并且经历不同程度脱水(脱硼)的海洋板块. 结合氧同位素和Sr-Nd同位素来看, 对交代流体的主要贡献可能来自于蚀变洋壳而不是海洋沉积物. 相似文献
24.
25.
26.
现有对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分子亚型三分类的研究依赖于LGG医学影像数据,数据样本少且难获取导致模型较难学习到LGG分子亚型之间的差异,降低了模型的分类性能。基于此,提出了LGG分子亚型三分类方法MODDA,利用基因注意力网络提取LGG多组学数据的重要特征,使用嵌入网络处理临床数据得到临床数据特征;将临床数据特征与组学数据重要特征进行融合,采用密集深度神经网络进行LGG分子亚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MODDA的分类性能优于现有LGG分子亚型分类方法,并且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泛化性能。此外,对卡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重要基因进行了富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术语和生物学途径分析,有助于LGG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27.
想知道脱排油烟机中的废油是如何变废为宝的吗?上海市杨浦区许昌路第五小学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全校开展了“废油变肥皂,秘方我来找”环保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8.
基于寒旱区的气候环境特性与隧道出入口路桥过渡段的特点,分析了呼-集线的交通流特征、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变化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力学性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呼-集线路面病害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29.
异常的地幔氢同位素组成和极端的微尺度不均一性: 女山角闪石的离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离子微探针技术对采自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的3块橄榄岩包体中的4个角闪石颗粒进行了详细的氢同位素分析, δDSMOW值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和罕见的正值: -94‰~ 46‰. 4件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微尺度不均一性, 同一颗粒内部不到400μm的尺度上δD值变化可达80‰. 氢同位素比值和氢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 说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不是由于后期过程引起的, 而是继承自地幔源区. 女山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均一, 这表明氢同位素的变化与成分差异所造成的同位素分馏无关, 它反映的是交代流体的不均一性. 交代流体氢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以及罕见的高δD值可能与地幔内岩浆去气造成的分馏有关. 从不均一性的尺度, 结合氢扩散数据来看, 形成女山角闪石的地幔交代事件发生在寄主岩浆喷发前不久. 相似文献
30.
在传统自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分割搜索策略的自然计算方法,该策略利用对维数空间进行3维为一组的分组方式,可以使得高维空间映射到直观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对空间分割后的个体进行编号形成分个体,在减少维数的基础上间接增加了粒子数的规模,使个体分布于更广阔的搜索空间,有效增加了种群多样性。算法迭代到一定程度,可通过编号索引将分个体合成原个体,通过适应度值的计算,删除部分较差个体,平衡时间效能,加快运行时间。迭代最后可通过编号索引寻找组别中分个体的全局最优位置,合成最优个体输出适应度值,使得算法有更好的寻优能力。利用马尔可夫链对该策略进行收敛性分析。将空间分割搜索策略应用于粒子群算法、布谷鸟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中,并在标准测试函数中验证其性能。实验表明:该策略在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上均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