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陕西省1961—2005年97个县市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年际和年内2个方面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及全省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做了统计分析,并利用非参数Mann-Kendall方法对降水的变化趋势做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降水量丰富,而陕北地区较少,全省降水呈现南多北少,并且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夏秋季节)的特点,特别是陕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6.3%.从资料研究可以看出,全省只有5个县的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其中4个在陕南地区,其他92个县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陕北南部、关中和陕南西部的地区降水量每年平均减少3mm以上,降幅最大.从季节降水来看,春秋季3大地区的降水都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除陕北地区有小幅度的下降外都出现了增加的趋势,冬季都有小幅度的增加.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角度来看,陕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蓄集雨水,建立大型地下蓄水库以供城市用水;关中地区可以在黄土台塬区蓄存、下渗雨水,这将会对于台塬以下城市地下水水位恢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陕南通过水源涵养地建设和蓄水水库修建,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72.
研究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司法价格法等方法评价了达赉湖自然保护区1999年和2007年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99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53.28亿元。1999—2007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8.66%,其中调蓄水量价值、物质生产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下降较大。达赉湖地区气候变化的暖干化趋势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湖面萎缩、草地退化是造成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水库水温是国内外重点关注问题,本文梳理了水库水温的主要研究内容,回顾了国内外水库水温研究进展,介绍了主要的水库水温结构判别方法和水库水温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我国水库水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
基于PSR物理概念模型建立水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逼近于理想解法建立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针对漳卫南运河流域中潞城市、新乡县和德州市进行水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漳卫南运河上游潞河城市最好,中游新乡县其次,下游德州市最差,3个县市均属于水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极差级别.这一评价结果为漳卫南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台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2个阶段,运用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整体性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质整体状况良好,其中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枯水期大部分断面水质优良,少数断面水质良好;丰水期监测断面水质聚类效果不明显,而枯水期南北差异相对较大;同时旅游活动和水利设施在丰水期对水质影响明显,而自然本底环境在枯水期对水质的影响则要大于旅游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云台山风景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为加强该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支撑,与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气候危机的本质就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为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加速性破坏影响,减碳是这个阶段必经之路。在系统梳理了减碳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减碳之间彼此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减少CO2的排放可通过采取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措施来实现;同时,还可以发掘生态系统固碳的潜力来减少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控制在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作用。同时林业碳汇固碳在植树造林方面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也存在联系,亦即在人工造林时生物多样性植物将比树木单栽培隔离更多的碳,存在碳生物多样性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