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的能量传递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应力波与张开节理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 建立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传播的解析模型. 利用该模型, 研究正弦波、矩形波和三角形波在张开节理处的能量传递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应力波在张开节理处的传递系数均随应力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随空隙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空隙宽度大于临界宽度时, 能量传递系数为0;矩形波的临界宽度最大, 正弦波的次之, 三角形波的最小;存在一个最优入射角, 当入射角等于最优入射角时, 能量传递系数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2.
尾矿坝浸润线异常状况下时空混沌模型及非线性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单方向演化及异常渗流状况下尾矿坝浸润线的时空混沌行为,以漫润线高度与坝体南度的比值作为状态变量,在单向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1个异常因子η,以此建立漫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vn十1(i)=(1-ε)f(vn(i)) ηεf(vn(i-1)).分析了η=0.5时,模型在非线性强度1.25≤a≤2.0及耦合强度0.01≤ε≤0.04各种组合下的空间振幅变化图.研究结果表明: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除了具有耦合映象格子模型的一些基本模式外,倍周期现象特别突出并深刻影响着漫润线的时空演化;模型的时空行为可分为周期模式、扭结反扭结模式、多带混沌模式、完全发展湍流模式、缺陷湍流模式、缺陷混沌扩散模式、图案选择模式、图样竞争阵发混沌模式8种,周期模式占据了时空相图中的大部分区域;用浸润线耦合映象格子模型能够解释浸润线长时间演化行为及其非线性动力特性形成的机理,并能解释各类边坡、坝体的复杂渗流现象.  相似文献   
53.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开采地面沉陷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开采地面沉陷实测数据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以此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描述开采地面沉陷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并采用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网络的预测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4.
二甲醚发动机燃料喷射过程的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二甲醚(DME)燃料喷射过程中泵端、嘴端油管压力和喷油器针阀升程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燃用DME时泵端和嘴端油管压力建立的起始点、最大压力点以及喷油器针阀升程曲线的特点.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甲醚燃料喷射规律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55.
56.
 为研究裂隙倾角对类岩石试样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裂纹扩展规律及破坏过程的变化趋势的影响,对含有不同倾角的预制裂隙类岩石试样进行霍普金森杆(SHPB)加载试验。研究发现,SHPB加载作用下类岩石试样的应变阶段分段不明显,基本不存在应变软化阶段以及残余强度段。SHPB加载作用下,类岩石试样的峰值强度的变化趋势与静载荷作用下基本相同。随着预制裂隙倾角变化呈先变大后减小的V字形变化。在裂隙倾角为45°时,试样的峰值强度最小,0°和90°试样的峰值强度与完整试样极其接近。且SHPB加载作用下的类岩石试样的强度增加比较缓慢,峰值强度基本都小于相同条件下静载荷的峰值强度。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起裂角逐渐减小。当预制裂隙倾角较小时(0°,15°),起裂角接近90°。与静载荷作用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SHPB加载过程与静载荷不同,类岩石试样从开始加载至完全破坏总时间为约为2 s,速度极快。  相似文献   
57.
开采沉陷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沉陷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基于正交试验获得的训练样本对网 络进行学习,以此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描述岩体力学参数与开采沉陷之间的关系,利用反演结果,建立拉格朗日快速计算法(FLAC)模型,对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8.
数据预测机制通过降低网络的通信次数成为无线传感网降低能耗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无线传感网监测的信息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提出了一种包含两次数据预测过程的新型数据预测机制,以提高数据预测的精度.实验采用英特尔伯克利实验室部署的54个节点收集的真实数据进行了温度、湿度和光强度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数据预测机制相比目前已有的数据预测机制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9.
基于活动单眼定位的移动机器人物体收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移动机器人基于活动单眼的定位算法,并以该算法获得的视觉信息进行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物体收集的实验。对目标的获取、在物理坐标系中的定位和延时补偿以及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结果。从定位结果的分析来看,定位精度可以满足移动机器人控制的需要,介绍了机器人进行物体收集的控制策略。实验表明,基于该定位算法的物体收集策略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组合楼盖中不同次梁布置方式对声发射损伤程度的影响,确定组合楼盖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变化规律与联系,推断组合楼盖的内部损伤程度和极限承载状态.方法对2块钢-混凝土组合楼盖CS1、CS2进行了足尺试验,并对试验参数、声发射布置和试验现象进行了描述.通过声发射特征参数撞击、累计计数、事件率和b值-能量,结合试验现象对组合楼盖不同次梁布置方式的声发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CS1和CS2板面出现多条45°斜裂缝,并形成经典屈服线模型,CS1和CS2的残余变形程度约为停火时的46%和33%;升温时CS2中的撞击峰值信号和信号活跃性明显小于CS1,CS2对组合楼盖的承载更为有利;火灾试验不同阶段,累计计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次梁和混凝土板膨胀率不同对声发射信号影响较大;结论声发射撞击信号可反映出组合楼盖的内力变化过程,但不能以撞击数量来判定组合楼盖达到破坏的不利位置与损伤严重程度;不同次梁布置方式对组合楼盖的内部损伤有较大影响,CS1次梁布置方式对组合楼盖的承载性能较为不利;b值与能量变化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和判断出裂缝开展及混凝土板内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