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天山北坡绿洲空间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山北坡绿洲为对象,研究了绿洲空间结构运动的历史模式,分析了现代空间结构运动特点,得出以下认识:①从原始绿洲到现代绿洲,绿洲空间运动的基本模式有空间位移、空间扩张和点—轴运动,均围绕“水轴”展开。②现代绿洲内部空间结构运动的轴线由纵向“水轴”与横向“陆桥轴”组成“十字坐标”“双轴”构型,空间结构的“支点”增多。③绿洲内部空间结构运动与外部临近绿洲运动具有协同特点。图2,参12。  相似文献   
12.
不同脂肪水平对厚唇弱棘鯻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1%、5.8%、9.4%、11.9%和15.1%的5种试验饲料,饲喂厚唇弱棘鯻60 d,研究了不同脂肪水平对厚唇弱棘鯻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厚唇弱棘鯻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认为,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9%时,容易导致厚唇弱棘鯻肝功能受损,机体表现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河蟹的池塘养殖中 ,池塘底质对水质的影响 ,放养密度与捕捞规格的关系 ,生长脱壳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以及就饵料种类和饵料中蛋白质、钙、磷含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扩展一阶B型Cooper变换模式,用结构归纳法证明了其正确性,并给出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6.
对于半对偶模C, 研究了具有Tate FC-分解的模的Tate同调TorFC。特别地, 建立了一个连接 TorFC, TorFC 和 TorGFC 的长正合列。作为应用, 证明了该Tate同调 TorFC的vanishing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17.
阜康大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点-轴-带-圈空间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建立新疆阜康绿洲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为目标,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归纳了绿洲空间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提出大绿洲生态经济系统(MPOED)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大系统内的生态经济的点-轴-带-圈空间结构模式。图6,参4。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