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SMW工法支护的软土深基坑支护开挖试验模型,由模型试验测得了各级开挖稳定后的SMW工法墙墙顶位移;在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特征墙段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由数值分析也获得了各级开挖工况下墙顶位移.比较了基坑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并采用指数模型拟合了SMW工法墙墙顶位移与嵌固比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指数模型拟合SMW工法墙墙顶位移与嵌固比关系可取得良好的拟合效果.工程施工中,可采用指数模型预测预报SMW工法墙随基坑开挖产生的墙顶水平位移.施工过程中,加强墙顶位移监测,绘制墙顶位移与嵌固比关系曲线,将预测位移值与实测值进行分析对比,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实际所处的工作状态及变形阶段,从而可以预防工程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2.
本文用一维Logistic映射代替平均场,全局耦合构造了一类三维混沌映射,并利用坐标旋转变换对耦合系统的复杂动力学和隐藏动力学分析和识别.通过展示耦合系统的吸引子、分岔图及共存吸引域在坐标旋转前后的对比,我们发现原耦合系统经由坐标旋转后,其吸引子及其共存吸引域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均具有很好的三角对称性.此外,我们在双参数稳态分布图上增加了余维1与余维2分岔线,提供了一种在参数平面域内发现可能存在的吸引子共存的方法.双参数稳态分布虽然与坐标旋转变换无关,但其正交变换的特性可大幅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23.
采用枸橼酸作缓冲剂,设计了丁胺卡那霉素滴眼剂,以四氯苯醌比色测定法作为控制质量的简便方法,适合医院或药厂作为产品快速测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24.
为了适应夜间行车的安全需要,有必要对现在汽车的远近灯转换开关加以改进。目前使用的是手动开关,在两车相遇时,不能及时将远灯关闭,灯光直射对面驾驶员的眼睛,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作者设计了一种汽车远近灯转换电路,该电路设有手动和自动功能,不改变原有的控制电路,不会对原有电路产生任何影响。电路分为3部分:信号取样、逻辑判断及输出控制。信号取样采用光敏二极管,光达一定强度时,二极管导通,否则截止。逻辑判断采用施密特触发电路,采用可控硅作控制开关。实验结果:在实验室中,用一只6~8V小电珠作为触发光源,改变电珠与光敏二极管的距离模拟光强的变化,用两只小电珠模拟汽车远近灯泡,将光源靠近光敏管,取样电压大于4.5V,近灯亮,远灯关闭,将光源渐渐离开,电压将逐渐减小,电压在4.5~1.7V时,保持近灯亮(此过程模拟错车期间的情况)。当电压小于1.7V时,电路翻转,远灯亮而近灯自动关闭(错车后的情况),然后又将光源逐渐靠近光敏管,电压逐渐从小到大,在0~3.4V之间,保持远灯亮,大于3.4V时,电路才翻转,近灯亮。电于充电电容较大,充放电时间长,实验中观察到,被关闭的灯渐熄灭,被点亮的灯亮度逐渐增大,给人的眼睛一个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5.
为了分析转子/定子碰摩系统中的非线性模态,确定交叉耦合效应对非线性模态的影响以及非线性模态在预测系统干摩擦反向涡动响应中的作用,针对一个考虑了定子运动学特性以及转子和定子间交叉耦合效应的四自由度转子/定子碰摩系统,用解析方法求解了其线性和非线性模态,分析了系统干摩擦反向涡动响应的涡动频率,确定了激发干摩擦反向涡动的临界速度与系统模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存在2个负的线性模态频率;随着碰摩面摩擦系数的增大,其负的非线性模态频率由1个增加到3个;系统的2个负线性模态频率不但是相应非线性模态的边界,也是干摩擦反向涡动频率的上边界;非线性模态存在的最小摩擦系数就是发生干摩擦反向涡动失稳的最小摩擦系数。此项研究可为转子/定子碰摩系统的响应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水力压裂缝高控制中人工隔层产生的机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规律.由全三维裂缝扩展模型得出裂缝几何尺寸、压裂液压力、温度、粘度、流速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撑剂和隔离剂输送模型,对支撑剂浓度控制方程在特征流线上进行分析,给出求解方案.由于施工过程实际上是在不同时间区段注入不同性质、不同浓度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计算中把裂缝面划分成网格,记录在不同时刻、不同网格节点的液体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注入时间区段,可以给出液体的流动轨迹和支撑剂或隔离剂的输送规律.沉积与流固(支撑剂、隔离剂)两相滑移速度相关,而滑移速度可统一由裂缝三维压裂延伸程序求解.经过计算机仿真证实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支撑剂和隔离剂在裂缝中输送及最终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