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是关系汉江流域乃至整个湖北省经济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在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中期阶段,离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要求相差甚远.认清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态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工业发展目标,选择行之有效措施,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迅速提高汉江中下游综合实力,使汉江中下游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必然选择,也是总体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黄石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粗放开采,致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从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建立起黄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该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黄石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2004年较1996年稍有改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 的中心,但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湖北省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汉湖群湖泊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保护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遥感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湖北省江汉平原及鄂东沿江平原湖区湖泊资源的特点,湖泊环境变化及其发展趋势,针对湖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进而提出了湖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浅水湖泊冬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年冬季在湖北省两个典型的浅水湖泊(湖北省最大的远离城市的湖泊——洪湖和湖北省最大的城市湖泊——武汉东湖)进行了采样,分析得到湖水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值.结果表明,两个湖泊中氨氮浓度最高,硝酸盐氮次之,亚硝酸盐氮浓度最低,且洪湖冬季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平...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商业中心经历了由武昌-汉阳-汉口的迁移过程,其转移与历史时期河道变迁关系密切。鹦鹉洲的存在、发展和灭亡是武昌南市曾经盛极一时而后又衰落的因素之一;刘公洲的出现使汉阳一度成为武汉的商业中心,新鹦鹉洲又为清代汉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成化年间,汉水下游入江口移至龟山以北,为汉口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洪湖为例,从生态调水的角度出发,向湖体输入改善水质的生态环境用水,并根据物质守恒原理建立湖泊水质模型,对生态环境用水量进行了估算,得出在年入湖污染物质排放总量不变的条件下,满足洪湖TN浓度达到Ⅲ类标准(TN=1.0 mg/L)所需的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3.2×108m3/a.  相似文献   
18.
洪湖地区涝渍灾害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涝渍灾害是洪湖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灾害脆弱性研究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洪湖地区涝渍成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涝渍区域划分为洲潍平地季节性洪涝地域、淤高平地季节性暗渍地域、中间平地季节性渍害地域、低温平地渍害地域、滨湖平地涝渍地域、湖泊水面调蓄地域等6种类型,并确定其涝渍程度等级;对洪湖地区的降雨量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选取7项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评估洪湖地区涝溃灾害的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洪湖地区涝渍灾害脆弱性总体水平较高,整体承灾能力不强,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9.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基本情况,对湖区湿地生态退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存在泥沙淤积严重、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加剧、湿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并对退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认为人为因素是南洞庭湖湿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神农架大九湖盆地岩溶塌陷的直径一般在2~20m之间,利用中等分辨率卫星影像很难识别,而通过高分辨率的快鸟(Quickbird)卫星影像,可以容易快速地识别出来,野外实际调查验证显示其识别率相当高,只有一些隐藏在岩壁下的小型落水洞难以在影像上找到.通过影像识别和野外调查,查明了大九湖盆地岩溶塌陷的特征、类型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大九湖湿地修复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