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了桌面视频会议中人物图像序列的独有特点,提出了一个新的在图像序列中快速检测与跟踪面部的算法,通过对序列中人脸的快速跟踪与位移检测,动态地调节序列中不同运动幅度图像的矢量搜索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类似于Miss这样的头肩部图像序列,在不明显影响主、客观图像质量和压缩比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H.263的编码速度 相似文献
82.
针对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提出一种基于业务和信道信息的自适应跨层调度算法(TCAS).引入调度概率作为决策因子,利用业务流量和信道状态等跨层信息,设计出基于决策因子的预分配和实时调度相结合的资源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比例公平调度(PFS)算法和基于信道和队列信息的调度策略(CASTI)算法等经典算法相比,在无线多媒体应用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提供多样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3.
以系统总速率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误差模型的多用户MIMO下行系统保障用户QoS的资源分配机制.基站应用空分多址接入(SDMA),同时支持多个用户,利用线性预编码方法抵消用户间的干扰,提出发射端在非理想信道信息情形下提供用户QoS保障的自适应调制方案.为降低系统复杂度,提出应用于实际系统的次优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次优算法在将指数级复杂度变为线性复杂度的同时,性能非常接近最优算法. 相似文献
84.
提出一种构造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的新方法-迭代填充法(IF法),在此基础上构造了IF-LDPC码.研究证明了迭代填充法的相关性质,同时给出了一种规则和准规则IF-LDPC码编码器设计算法.IF-LDPC码的码长和码率取值灵活,可实现线性编码,做到O(M)的编码复杂度(M为信息位长度).同时,该码结构易于部分并行译码器实现.仿真结果表明:IF-LDPC码与QC-LDPC码相比,编码增益有0.5~1.1 dB的改善,可达到与Mackay随机码相比拟甚至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85.
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ITO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ITO薄膜的微观表面形貌以及微观区域电性能,研究氧等离子体处理对ITO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导电性能的影响,从微观上探讨氧等离子体处理对ITO薄膜的影响.经过氧等离子体处理,ITO薄膜的平均粗糙度从4.6nm减小到2.5nm,薄膜的平整度得到提高;但氧等离子体处理之后,ITO薄膜的导电性能大大下降,原因在于ITO薄膜表面被进一步氧化使得ITO薄膜表面的氧空位减少.上述结果从微观上解释了氧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改善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基于公平原则的多用户空间子信道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OFDM系统的空间子信道分配算法,在多用户环境下,以获取最大的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兼顾用户之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充分利用系统的空间子信道资源,在保证发射功率恒定和一定的误比特率约束条件推导了多用户子载波分配准则,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既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又保证了用户之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7.
多用户空间复用OFDM系统中的子载波分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系统瞬时容量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了两类基于空间复用的下行多用户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子载波分配准则:a.将每个OFDM子载波分配给一个用户的“独占准则”;b.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子载波的“共享准则”.分析和仿真表明,两类分配准则都能有效获取系统中的“多用户分集”,明显提高MIMO-OFDM系统的容量.此外,通过实验比较还发现,相对于“共享”分配,“独占”的分配方式能够更好地达到容量提升、反馈开销和复杂度等方面的折衷,是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88.
提出了一种在边际自适应(MA)准则下,子载波分配、自适应调制、比特加载、成型滤波联合优化的设计算法,且通过对反馈信道的瑞利衰落模型假设,引入反馈系数的概念以对抗反馈信道误差造成的性能损失,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优化的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较之固定分配方案提升性能3dB,并能减轻反馈信道误差带来的性能损失2~3dB. 相似文献
89.
基于发送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假设,提出了一种多人多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优化功率加载方案.给出了MIMO-OFDMUWB系统模型及其相应的空时编码方法,提出基于OFDM子载波分组的功率加载机制及其代价函数.通过引入Karush—Kuhn—Tucker(KKT)伸缩因子及条件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得功率加载的优化解,并给出了迭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其性能和复杂度介于经典满注水机制和分组平均信道信息有限反馈功率加载机制之间.此外,多天线分集增益明显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TCP协议在无线环境下的缺陷,讨论了TCP/IP协议组用于无线链路时的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Q的TCP代理确认的改进方案.该方案通过利用链路层ARQ反馈信息在无线链路两端生成代替性的TCP确认,并且在无线链路两端过滤原有的TCP确认来对TCP的无线性能进行改善,大大提高了链路的吞吐率,减少了时延,节省了大量的无线链路上行带宽,而且与无线链路层ARQ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TCP协议在误码率较大的无线链路上的性能.通过仿真,本方案可以使无线环境下的TCP协议的时延减小45%,同时可使其流量最大提升4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