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红树木榄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多种现代分析手段,探究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现代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木榄胚轴中芳香环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木榄胚轴中分离鉴定了7个芳香环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methyl caffeate(3)、原儿茶酸甲酯(4)、异香兰酸(5)、4-羟基苯甲酸(6)、4-甲氧基苯乙酸(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32.
增湿-冻融劣化原状黄土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结构强度是由内部颗粒的空间构型而产生的一种胶结性的联结强度。该强度极易受外界环境的扰动,如增湿、冻融等,引起体积和孔隙变化,削弱黄土的结构强度,进而又会影响路堤、边坡、护栏等黄土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选取陕西临潼Q_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模拟增湿和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下黄土的体积和孔隙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侧限压缩试验数据绘制出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的关系曲线,并得出黄土在增湿和冻融情况下的压缩变形特征。最后,依据该关系曲线定义黄土结构强度、剩余结构强度,和劣化因子等概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三者之间的数值表达式,并应用本试验数据计算出所有工程作业对黄土的扰动劣化值,从而得出在增湿和冻融作用下的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劣化规律。  相似文献   
733.
天然岩体中存在大量交叉裂隙,严重影响岩体构筑物的变形、破坏和失稳规律。本文以类砂岩材料制作主、次不同裂隙倾角岩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单轴压缩和DIC摄像等试验方法,研究交叉裂隙产状对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一裂隙相比,单裂隙岩样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总体上大于含交叉裂隙,表明交叉次裂隙会进一步削弱岩样力学性质。(2)当α≤45°和α=60°且β≤45°,次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主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发生贯通;在α=60°且β≥60°和α=90°时,主裂隙尖端裂纹萌生基本上早于次裂隙,次裂隙尖端裂纹扩展贯通,主裂隙尖端裂纹未发生贯通;裂纹主要沿上下方向扩展,水平向裂纹较少。(3)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α=0°和90°时,岩样全部表现为张拉破坏,α=30°、45°和60°时,岩样随β增大表现为从剪切破坏—拉剪复合破坏—张拉破坏的变化,主破坏裂纹受主、次裂隙水平向投影较长的一条控制。  相似文献   
734.
利用经典系综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载波包络相位(Carrier-envelop phase, CEP)下少光周期的中红外激光脉冲驱动的Xe原子非次序双电离,并比较了近红外激光脉冲的情况。结果表明,中红外激光脉冲下,随CEP的增加,关联电子沿激光偏振方向的动量谱由分布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弧形结构转变到主要分布在第一、三象限的弧形结构。而近红外激光脉冲下,关联电子动量谱由主要分布在第一、三象限的V型结构转变到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的V型结构。反演分析发现,中红外激光脉冲下,NSDI主要以直接碰撞电离机制主导,碰撞时间主要由位于激光场峰值附近的P1峰和位于激光场零点附近的P2峰贡献,P1峰导致关联电子动量谱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弧形结构,P2峰导致关联电子动量谱在第一、三象限的弧形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中红外激光脉冲,根据双电离与碰撞之间的时间延迟进一步把NSDI事件分开,发现即使对于直接碰撞电离机制,不同的时间延迟范围内,电子关联特性仍呈现出不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735.
在内部锥类凸集值映射的假设下,证明了集值优化问题的Benson真有效解与其相应的标量化问题的最优解和无约束向量极小化问题的Benson真有效解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736.
现代逻辑的诞生使逻辑摆脱旧有束缚,进而开启了逻辑学发展的新局面。在逻辑获得新生的同时,逻辑的本质问题也日益凸显。维特根斯坦赋予逻辑命题3个重要特征:(1)逻辑命题是重言式;(2)逻辑命题假定对象和世界的存在;(3)逻辑命题不可说但并不神秘。这些特征是对弗雷格、罗素的逻辑哲学的反叛,但也对分析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