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50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4 毫秒
821.
 为了探究模拟微重力对新生乳鼠海马脑区的影响,将新生1 d SD(Sprague Dawley)鼠的海马脑区分别做组织块培养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物随机分为模拟微重力组1 d组和地面对照组。回转1 d后,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方式检测组织块表面及内部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明场和相差显微镜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组织块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刺激后,其厚度发生变化,组织块边缘变薄,透光度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微重力组组织块内部细胞分布散乱。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原代细胞在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刺激后,其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经过1 d的模拟微重力后,海马组织块的表面和内部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凋亡率和地面对照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22.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阴生环境下的5种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银脉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cv.victoriae)的叶表面及其横切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蕨类植物叶片都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叶片较薄;表皮细胞角质层薄,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有气孔,但气孔密度小;叶肉组织分布不规则,细胞间隙较大,通气组织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数目较多,体积较大,且呈狭长的串状分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种蕨类植物在叶片结构上表现出对阴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23.
结合相关资料,综述了薄荷组织的离体培养和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薄荷组培技术方面的局限和不足,提出细胞培养直接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利用途径,为以后进行薄荷组织和细胞培养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24.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四环素的新方法,研究了盐的浓度、离子液体的用量、四环素的加入量、pH值等对四环素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量在1.0~2.0 ml,四环素的量在1.8 ml,NaH2PO4的浓度在33.3%~38.5%(质量分数),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四环素有较高的萃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825.
双模冗余-比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冗余系统模型--双模冗余-比较系统,给出该模型下的两种实现策略,利用马尔柯夫过程研究了不同策略下的可靠度和安全度,通过MATLAB的仿真计算,分析了故障检测覆盖率和修复率对可靠度和安全度的影响.与三模冗余和双机热备系统的对比研究表明,策略1的安全度最大,可靠度最小;策略2在修复率为0时可靠度最大,安全度与三模冗余系统相当而高于双机热备系统,在修复率为0.01时,安全度最大,可靠度略小于三模冗余和双机热备系统.  相似文献   
826.
基于3S村域农田能流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退耕还林后剩余的137块农田的属性及能量投入产出特征进行调查,并与2002年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剩余的地块具有如下特征:①农田主要集中在吴沟公路两旁以及居民区周围;②农户耕地的分布相对较为零散;③村域大块农田主要分布在狭长居民区两侧的外沟和里沟;④农田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吴沟村的农田能量投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化肥、农药、农机具及水电等无机能增加,有机肥和劳力则相对减少。与2002年相比,农田单位面积投入能减少,但产出能却大大增加,产投效率明显提高;农田系统能量投入结构中,有机肥、劳力仍占较大比例,但与21302年相比增加了少部分农药、农机具、水电和化肥的投入,即使总投入能减少,产出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吴沟村正在转变为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农田生态系统。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827.
评估近红外荧光染料MHI-148在肿瘤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近红外染料MHI-148(0.1 mmol/kg)腹腔注射SD大鼠,观察其体内的安全性;将MHI-148按照1μmol/kg剂量腹腔注射人胃癌原位荷瘤裸鼠,48 h后通过活体成像仪进行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将MHI-148与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后,前肢静脉注射自发性睾丸肿瘤的犬,1h后进行PET/CT成像。MHI-148腹腔注射SD大鼠14 d,脏器未见任何病理变化;MHI-148腹腔注射荷瘤裸鼠,48 h后活体成像,在肿瘤部位能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将标记成功的2.6 mCi的68Ga-MHI-148化合物注入实验犬体内,1 h后通过PET/CT成像,在犬的右侧睾丸部位检测到特异性的高量核素的摄取(SUV均值为1.43),是正常组织(SUV均值为0.44)的3.25倍,通过HE染色确认该部位为肿瘤发生区域。结论近红外荧光染料MHI-148毒性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标记核素68Ga后通过PET/CT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犬肿瘤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8.
中小型专用车产业是安徽省汽车工业整体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偏小,普遍存在资金、人才匮乏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困难重重.针对安徽省专用车企业的现状,结合专用车产品的自身特点,利用SWOT法分析安徽省中小型专用车产业目前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以及威胁因素,给出安徽省中小型专用车产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9.
Cu-ZSM-5分子筛吸附NOx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Cu+在ZSM—5分子筛孔道内的位置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NOx(NO,N2O,NO2)分子在Cu—ZSM—5不同孔道内的吸附进行了考察。采用包含完整直孔道、正弦孔道以及两孔道交叉处的22T模型,确定了Cu+在ZSM—5分子筛内的三种可能位置:直孔道内、孔道交叉处和正弦孔道内。研究结果表明,Cu+与2—3个骨架氧原子形成配位键负载于ZSM—5分子筛内;三种结构模型中,Cu+在孔道交叉处的构型最稳定。对Cu—ZSM—5吸附NOx的研究表明,NOx与分子筛均可通过形成Cu—N键而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不同程度地削弱了NOx分子中的N—O键,使N—O键长增长。在Cu—ZSM—5的三种结构模型上,NO,N2O,NO2分子的吸附情况有所不同,其中NO,NO2在Cu+位于直孔道的模型上的吸附均引起铜向孔道交叉处迁移,形成的吸附复合物与Cu+位于孔道交叉处的吸附复合物几乎收敛于同一构型。表明由于孔道交叉处空间较大,使NO,NO2更容易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吸附复合物总能量数据表明进一步的反应很有可能发生在Cu—ZSM—5分子筛的孔道交叉处。  相似文献   
830.
设D为复平面C上的单位圆盘,σ是定义在D上的解析自映射.本文给出了当σ(z)=az+c且非恒等映射时Bergman空间上的复合算子C_σ复对称的充要条件,进而得到了Bergman空间上是复对称而非正规的复合算子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