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空袭目标突防航路预测是进行防空兵力部署方案评估的辅助手段之一。在分析突防航路预测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空袭目标突防航路预测模型,并针对传统进化算法将航路作为一个整体后导致先前候选航路中高质量航路点利用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航路点进化的空袭目标突防航路预测算法。首先通过改进传统进化算法框架与评价函数使航路点可被分别进化和评价,然后使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JADE)实现航路点的进化,最后采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实现航路点的评价与选择,从而提升了高质量航路点的利用效果。为了测试算法的性能,设置了障碍数目分别为15、30、60、120的4个仿真情景,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实现空袭目标突防航路的预测,并且在障碍数目较多的情景中其性能优于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92.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改进Stober法合成了粒径均匀的SiO2纳米颗粒,利用罗丹明B对SiO2纳米颗粒疏水改性制得Pickering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制备聚苯乙烯复合微球.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荧光显微镜对纳米颗粒和复合微球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罗丹...  相似文献   
93.
针对现有无级变速器变速范围窄、最大传动比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轮机构驱动的无级变速器.该无级变速器通过变速装置调整中间摆臂支点位置,改变力臂,从而调节从动件的旋转速度,实现无级变速目的.根据摇臂输出端转速的变化规律,控制摆臂转速按一定规律变化,对输出速度进行反向补偿,提高了运动输出的平稳性.利用反转法原理,分别对凸轮轮廓曲线、摆臂轮廓曲线进行设计,并将凸轮组中4组凸轮均匀错开22.5°,保证无级变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至少有一组凸轮处于推程状态,实现运动连续输出.利用NX10软件对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分析不同传动比状态下摇臂的角位移曲线图,验证了无级变速器总传动比在一定调速角范围内,可实现运动连续平稳输出.本文无级变速器可获得较宽的变速范围和较大的传动比,弥补了现有无级变速器变速范围窄、最大传动比小的不足.  相似文献   
94.
针对唐口煤矿千米立井排水系统,进行水锤过程分析,建立水锤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分析千米立井排水系统的水锤现象,发现采取延长关开阀门的时间、停泵前先关闭水泵出水闸阀、在止回阀处设置旁通阀、或安装两阶段缓闭止回阀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锤压力,对提高立井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提出一种双时标鲁棒飞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小型无人直升机模型的特点和时标分离思想,将快速变化的姿态控制回路作为控制系统内环,慢速变化的平移控制回路作为控制系统外环,分别采用基于四元数描述的方法和基于反步法的鲁棒控制完成控制器设计.然后运用Lyapunov方法对所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证明这种双时标飞行控制系统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实现跟踪误差的指数收敛.最后对该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阵风干扰下这种控制器仍然能够保证小型无人直升机实现良好的位置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96.
刚果(金)上加丹加省Kipushi铜多金属矿床产于中非铜钴矿带。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以及Pb、Rb-Sr和Re-Os同位素、Nchanga花岗岩侵入年龄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该矿床是在新元古界730~760Ma期间恩古巴地层完成初始沉积,伴随卢菲利安构造运动发生褶皱作用,在下古生界奥陶纪450Ma期间受卢菲利安后期构造运动完成矿体定位,后期主要为次生氧化作用。因此,该矿床应为受地层、构造、褶皱改造、次生氧化富集作用形成的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