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提高多声源定位的性能并且避免针对高频段相位差的去卷绕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差复指数变换的传声器多声源定位算法.首先,挑选出信噪比较大的频点,以提高算法对噪声的鲁棒性,并对被挑选出的频点作相位差复指数变换;然后,基于语音信号在时-频域的稀疏性,将被挑选出的频点聚类至各声源;最后,利用各声源包含的频点构建代价函数,使得代价函数最小的假设时延差即为估计的声源时延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高频段的相位信息,无需对高频段相位差进行去卷绕处理.相比广义硬聚类算法,该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定位成功率更高,均方根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42.
基于压缩感知的麦克风阵列声源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麦克风阵列在高混响、低信噪比环境中的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将声源定位问题转化为稀疏信号的重构问题,将不同位置的房间冲激响应作为特征以构建字典.首先,将麦克风接收信号转换至频域,从具有较高能量的频点中求得一组扩展的频域声源信号矢量,该矢量中包含了声源的位置信息.然后,在频域中整合这些扩展的声源信号矢量,使声源的位置信息更突出,矢量中最大元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即为声源的位置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相位变换加权的可控响应功率(SRP-PHAT)定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定位成功率更高,对混响的鲁棒性更强,更适合高混响低信噪比环境中的声源位置估计. 相似文献
43.
提出一种基于基频状态和帧间相关性的单通道混合语音分离算法.首先,从混合语音中提取2个源语音的基频进行状态编码,基于编码的基频状态构造自适应字典,并通过引入基频信息在字典层面对各源语音信号进行区分.然后,采用频繁模式挖掘算法,提取基频状态为1时字典的频繁1项子集,缩减字典尺寸.最后,以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分离语音为基础,检测分离效果差的混合语音帧,搜索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平移后的邻近分离语音帧进行叠加,并采用软掩蔽方法进行第二次分离校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取的分离语音信噪比优于现有的2种经典语音分离算法,并且该算法采用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大大减小了运算量. 相似文献
44.
吴镇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Z1)
在自由声场中,抵达听者耳膜处的声音信号是随着声源的方向而变化的.由方向所决定的冲激响应被称作与头相关联的冲激响应(HRIR).利用Karhunen-Loeve变换对归一化的HRIR作特征抽取.其主分量的特征与先前的许多心理物理实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5.
基于均值移动和椭圆拟合的人脸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均值移动跟踪算法对目标的尺度变化自适应能力差的缺点,针对人脸跟踪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值移动和椭圆拟合的人脸跟踪算法.根据当选择较大核窗进行均值移动跟踪时一般可以准确定位目标的事实,以及人脸形状椭圆近似性的特征,利用一个较大核窗的均值移动跟踪器对人脸目标进行粗略定位,在此基础上再用一种高效鲁棒的直接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来自动调整人脸尺度的大小.实验表明,该改进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均值移动人脸跟踪中的目标尺度自适应调整问题,其跟踪效果明显优于原均值移动目标跟踪算法.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决语音编码中线谱频率参数经传统暂时分解算法量化后编码速率波动的问题,对修正严格的暂时分解算法进行了改进,包括定义新的事件插入法则、引入事件消除机制和基于失真门限的编码速率自适应方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速率的线谱频率参数暂时分解算法.在新算法中,暂时分解所得失真都能受到约束控制,事件分解也更加灵活,并且能够有效抑制编码速率的波动.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通过一定时间的自适应能够将参数编码速率稳定在所需编码速率附近,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针对频率选择性时变信道下的正交频分复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OFDM DS-CDMA)系统的上行链路,提出一种联合检测算法.它使用改进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实现多用户检测,并在导频辅助下估计时变信道.在不同的车载速度下检验本文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车速不超过120km/h时,本文算法能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当车辆速度超过250km/h时,必须对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率偏移进行估计并纠正以消除信道间干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