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1篇
系统科学   45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4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经典的光学天体测量技术观测得到的是地方铅垂线在恒星背景上的指向,它受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因而可用于垂线变化的测量和研究.这对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非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激光测距(SLR)等技术所能取代.经典光学的天体测量技术的最大缺陷是观测效率低、多数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低、需要的人力较多、有的目视观测的仪器还有观测者的误差,难以降低随机观测误差的影响.为此,我们利用CCD等相关新技术、新器件,研制成功了口镜为20 cm的数字化天顶望远镜样机(digital zenith telescope DZT-1).试观测表明,DZT-1做到高效率,每晚可观测上万个星次,这对抑制随机观测误差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同时DZT-1自动化程度高,甚至可通过遥控实现无人值守观测.同时因其小型化和易于移动,便于垂线偏差的流动测量,适于在地学领域及天文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文章揭示中国的儒、道、法、兵四家的传统思想蕴含了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并将四家各总结出四个管理思想原理,用这十六个最具中国特色的管理原理以指导国人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993.
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数字化视阈下公共图书馆报纸文献工作,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报纸文献资源的概况,阐述了在报纸文献资源管理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订购方式、管理方法、服务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阅览室报纸利用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针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密集城市地带、隧道、室内停车场等环境下不可用及Wi-Fi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Wi-Fi/GPS组合定位系统.该系统基于联邦Kalman滤波器,先通过两个并行的局部滤波器获得Wi-Fi、GPS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最优估计,再由主滤波器融合得到最优全局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较之单独使用G...  相似文献   
997.
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强耦合非线性特性加大了机器人控制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解耦控制方法.基于拉格朗日力学建立六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逆系统方法推导其逆系统模型,将逆系统模型串联在原系统的前面构成伪线性系统.仿真实验表明,该系统被解耦为6个二阶积分子系统,但建模误差与外部干扰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回顾、分析评价,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评价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在分析可持续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压力-状态-响应"、"结构-功能-效益"等模式构建。结论学术界虽已初步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在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否能真正体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构建具有双量子阱结构的一维光子晶体(AB)m(CD)n(AB)m(CD)n(AB)m的物理模型[(AB)5(CD)n]2(AB)5,考虑介质为正折射材料或负折射材料情况,利用传输矩阵法对不同的n取值及C、D材料进行色散关系和透射能带谱的数值计算与分析,揭示光子遂穿多量子阱结构时谱线条数及其分裂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当重复...  相似文献   
1000.
高职院校的武术开展运动一方面反映的是学生对于武术运动的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反映的是学生对于学校体育开展的心态以及终身体育思想树立和培育的程度,所以笔者就山西高职院校的武术运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