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针对传统粒子概率假设密度(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PHD)滤波跟踪被动多目标时,估计精度不高,且存在粒子退化,容易导致滤波器发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被动多目标跟踪算法--高斯厄米特粒子PHD滤波算法。该算法采用一族高斯厄米特滤波产生的高斯分布拟合更优的重要性密度函数,充分考虑了当前时刻的最新量测,并将该方法融入高斯混合粒子PHD(Gaussian mixture particle PHD, GMP-PHD)滤波框架中,在解决观测非线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被动多目标的跟踪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的GMP PHD滤波算法具有更高的状态估计精度,且有效降低了目标的失跟率。  相似文献   
22.
防空C3 I系统是C3 I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防空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软件开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防空C3 I系统作战效能的发挥。通过几年的防空C3 I软件开发实践 ,归纳了其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以系统工程法为基础 ,综合运用软件集成、渐进获取和面向对象等方法。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对开发防空C3 I系统软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地面防空非对称信息对抗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面防空作战中 ,地空导弹和空中目标的对抗是一个动态的对抗过程。在多目标攻击时 ,进行目标分配后 ,通过把模型分为自身状态和对对方的估计状态 ,建立了防空作战多导弹 多目标的信息对抗模型。分析了在多目标攻击的情况下 ,目标的分配原则以及导弹追击和目标逃避的控制输入的选择原则。通过仿真 ,体现了导弹和目标之间的对抗性 ,对深入研究地面防空系统对抗性建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组合失配误差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雷达组网数据融合系统,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数据配准方法——系统误差序贯估计方法。对减小雷达网内目标分裂,保证多雷达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文中给出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针对单站观测系统的目标角度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站目标飞行平面的二面角不变量和方位序列支援的仰角参数估计方法。根据推导出的二面角关系,利用纯方位序列计算出目标在平面上投影的航向角,可方便地解出目标运动平面的水平补角和二面角,最后给出目标仰角序列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方位噪声对仰角误差的影响。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单站纯角度观测的非线性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估计的目标运动的不变参数效果好,仰角预测序列精度高。  相似文献   
26.
弹道目标在中段的运动包括轨道运动和微动。与轨道运动相比,弹道目标的微动能引起目标相对雷达视线角更为快速的变化,有利于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成像。针对自旋对称弹头的微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 MP)稀疏分解的微动ISAR成像算法,分析了成像平面和成像所需积累转角,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的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 RD)、魏格纳-维尔(Wigner-Ville, WV)成像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更好的成像精度和稳定性,且不受交叉项的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微动目标成像算法。  相似文献   
27.
经纬度坐标变换及其在防空C~3I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心坐标完成从雷达站球面坐标到指挥中心直角坐标的转换 ,给出一种变换公式 ,使转换一步到位 ,克服了可能引入的误差 ,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和变换方法 ,在考虑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下 ,对误差进行了分析和补偿 ,对同步测量数据进行了融合 ,并给出了几种解决偏差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