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一种新的分析具有分解形式的高维非线性电路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矩阵分解为工具,在用常数界定元件成份关系斜率条件下,结合平衡点的渐进稳定判据,用分解矩阵的稳定性决定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与目前该问题所采用的Liyapunov直接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须判断平衡点的唯一性,判别方程直接明了等优点,电路维数越大时,本文的方法越有其优势.同时,该方法对于其他形式的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也有重要的启发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本文用矩阵范数及特征值的相关方法,得到了确定具有有滞环的非线性非自治电路唯一稳态的新条件。本文的结果表明,该类电路的唯一稳态,可以用矩阵的范数及特征值来决定。本文的结果中,电路元件可以是多值的,这大大放松了目前已有的经典结果中要求电路件为单值的限制,扩展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提出一种新的分析非线性电路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方法。该方法以强结构扰动理论为基础,结合平衡点的渐进稳定判据,决定平衡点的全局渐进稳定性。与目前该问题所采用的LIYAPUNOV直接法相比,该方法无须判断平衡点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高速车削对工件夹紧系统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高速旋转卡盘和工件刚度对动态夹紧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并非100%的卡爪离心力转化为卡盘的动态夹紧力损失,工件刚度越低,动态夹紧力损失越小。卡盘通过其径向刚度和弯曲刚度综合影响动态夹紧力变化,高的卡盘单元径向刚度对降低动态夹紧力损失有利;在工件刚度较大时,采用较低的卡盘弯曲刚度有助于降低动态夹紧力损失。该文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提高高速车削过程的安全性并充分发挥卡盘的高速潜能以及高速卡盘的优化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洪水灾害避难迁安系统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洪灾避难迁安系统是防灾减灾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为此在数字高程和溃口流量资料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中的膨胀算子和水量平衡法来模拟淹没水深和范围;针对道路网络特点,提出"点线结合型"洪灾避难分析思想,并根据随机度划分防洪预警水平;利用界壳理论中的开关模型对进入安置区的人口进行控制;再利用G IS图层叠加法和前景理论模型来优选出最佳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利用弱结构扰动理论得出了确定电路唯一稳态的新条件 .其结果对电路元件的约束 ,仅要求其成份关系斜率有界即可 .这减少了目前已有的经典结果中要求电路元件斜率为正的限制 ,扩充了已有的结论 .  相似文献   
27.
以符号矩阵为基础,得到了仅含有电感或电容的有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的唯一稳态的条件,由于目前已有的经典结果只能处理含有性电阻的动态电路的唯一稳态,因此本文的工作大大扩展了已有的经典结果。  相似文献   
28.
实验室研究项目是高等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研究项目.但如何为实验室研究项目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持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讨论了一个信息支持平台的构造,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9.
为提高超声振动系统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 对系统的电路补偿网络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结合压电振子的等效电路和松耦合系统的互感模型, 阐明了电路补偿的理论依据, 提出各自独立地对原、副边回路进行补偿, 以消除互感的影响。结合理论和仿真计算的结果, 设计并建立了超声振动系统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的电路补偿网络。对系统的输出振幅进行实验测量, 结果显示: 补偿后的振幅得到了大幅提升, 且气隙值越大、电功率越大, 补偿效果越显著。对于超声振动系统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 所建立的补偿方法能够显著地减小无功损耗, 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补偿网络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