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6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ERP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生产计划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混合型流程类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ERP环境下的生产计划系统的建模和框架设计;讨论了ERP环境、工具化构件思想、树结构订单排序、计划编排在研制实用化PPS系统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ERP环境下基于COM的实用化PPS系统HM—PPS的研究与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82.
建立了用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电活性配体示差脉冲伏安法间接测定生物体液中的铝的方法 .多巴胺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随铝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 .在最佳测定条件 (pH 7.0 ,2 .4× 1 0 -4 mol/L多巴胺 ,0 .0 8mol/LNH4Ac缓冲溶液 )下 ,铝的检测下限、相对标准偏差 (4× 1 0 -6mol/LAl(III) ,n =8)、线性范围分别为 1 .7× 1 0 -7mol/L、3 .4%、4 .0× 1 0 -7~ 42×1 0 -7mol/LAl(III) .对许多生物体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了干扰试验 .采用标准加入法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如人全血、脑病患者的脑脊液、糖尿病患者的尿、肺癌患者的腹水、合成肾透析液及合成脑脊液等样品中铝测定 ,结果表明回收率在 95 %~1 0 8%之间 ,所测得的样品中铝含量与文献值和ICP法值吻合 .通过紫外光谱、拉曼光谱及 1 3 C核磁共振谱探讨了测定方法的原理 .加入铝后多巴胺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原因是铝与多巴胺的邻羟基配位 ,从而使电活性的多巴胺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为其科学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栽培条件下,试验设置对照组(N_0)和150(N_1)、225(N_2)、300(N_3)、375(N_4)、450(N_5)、525(N_6)、600 kg/hm~2(N7)7个氮素水平,探讨油用牡丹‘凤丹’盛花期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氮处理的牡丹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施用氮肥在N5水平时,‘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47%、70.06%和32.83%;而胞间CO_2浓度则降低至最小值,较对照降低了11.43%。千粒质量(318.58 g)和单株籽粒产量(41.58 g)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17%和282.16%。【结论】氮肥在N5水平(450 kg/hm~2)时,‘凤丹’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有大幅提高,450 kg/hm~2尿素为合理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4.
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处理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不同于传统的层与层依次连接的方式,新的结构中将当前层与前一层的特征图进行叠加后共同作为输入进入下一层.与以往结构相比,该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缓解了梯度消失的问题,减少了参数数量,且更有效地保留了汉字的细微结构特征.在ICDAR-2013脱机手写体汉字识别竞赛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减少模型参数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85.
探讨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及井震联合断层识别技术在复杂断块构造解释中的应用。以海拉尔盆地南贝尔凹陷东次凹为例,通过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对原始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改善断层成像效果,频带和频率均提高10Hz以上;优选了倾角-方位角、三色混相分频、相干体和蚂蚁体属性,采用分步、分层次进行断层精细识别,结合井断点信息,精细刻画了断距15m以上断层。断层变化以新增小断层为主,断层组合样式为放射状、棋盘式、羽状、"入"字形等,走滑作用是导致断裂系统复杂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在海底地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中,三维颜色渐变渲染方法能够直观、方便地表达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本文分析比较了颜色模型与光照模型,提出基于HSL颜色模型的海底地形多色渐变渲染与配色方法,基于OpenGL进行了真实感光照模型的设置,并分析了影响光照效果的相关因素,最终实现了以海底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基础并叠加颜色及光照渲染真实感三维海底场景的建立。文中基于MFC平台进行了程序实现,并与常见海底地形成图软件的渲染效果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渲染方法地形显示准确,渲染效果美观。  相似文献   
87.
山西是公认的旅游资源大省,却不是旅游经济大省."黄河板块"是山西省未来旅游发展的三大板块之一,黄河文化特色鲜明,是华夏文明的源和根,黄河板块的旅游有序发展将撬动山西旅游新发展.本文应用旅游资源学理论对黄河板块四市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得出:黄河板块旅游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资源质量高;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临汾和运城地区.在此基础上,利用Acr 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发现四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3个特点:国家A级景区南部集中沿黄河片状分布;北部偏东,沿太行吕梁山脉呈带状分布;整个黄河沿岸,国家A级景区稀少,缺少5A级龙头景区.最后,针对黄河板块的旅游有序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88.
为了获得高效的槐绿虎天牛生物诱剂,从已有的柠条锦鸡儿和樱桃诱剂中挑选出活性较高的配方,将其组合成12种复合配方,再从柠条锦鸡儿中挑选6种化合物,组合成14种配方,分别用这26种配方对槐绿虎天牛进行触角电位反应、嗅觉行为反应以及野外诱捕测试.结果显示:(1)槐绿虎天牛雌虫对配方K和L的相对选择率较高,均为53.33%;雄虫对配方G、K、L的相对选择率较高,均为40.00%;(2)配方K对槐绿虎天牛的诱捕率最高,达到了21.8%,高于柠条锦鸡儿14种配方的最佳诱捕率(13.9%);(3)柠条锦鸡儿的14种配方中,没有能够同时对雌虫和雄虫具有高引诱活性的配方;(4)柠条锦鸡儿和樱桃挥发物各自的最优配方组合得到的配方G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小于配方K、L.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源挥发物的组合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优于单一植物源配方.  相似文献   
89.
为满足新一代箱式远程制导火箭弹系统及其新型战斗部的需求,对单型炸高可选择近炸引信进行研究.该型引信的炸高覆盖范围大且炸高可选择,既能满足大威力整体战斗部和电磁脉冲战斗部的炸高需求,又能满足子母战斗部的精确定高开舱需求,对提高陆军精确打击能力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相控阵探测器的炸高解算方法,通过相控阵探测器测高数据与惯性导航数据的融合处理,实时计算火箭弹飞行高程,从而实现炸高控制.并且将融合结果作为惯导的初值来计算下一时刻的惯导测高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时间积累造成的惯导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高精度.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炸高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90.
正黔艺宝依托多彩贵州城综合旅游资源,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引用互动体验式新型旅游概念,努力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旅游休闲精品综合体。传统茶舍的"文艺复兴"多彩贵州城,侗族鼓楼下,有一间茶舍,茶舍大厅内,镂空的雕花隔断、古朴的藤椅与木茶几、低缓优雅的传统音乐、精巧的饮茶器具、清新的绿植……每个细节无不体现着绵绵古韵,这里就是贵州首家非物质文化茶舍——黔茶锦舍。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