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2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数字傅里叶变换技术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中心频率为44MHz,1dB带宽为8MHz,带外抑制大于60dB,插损小于28dB的带通滤波器.发射和接收叉指换能器均采用数字傅里叶变换技术.整个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制作工艺流程是:基片抛光打磨、清洗、镀膜、匀胶、光刻、腐蚀和显影.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此带通滤波器满足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2.
SARS相关病毒(BJ01株)的全序列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 对一株已确认为SARS病原体的冠状病毒(BJ01)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并与其他已知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 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29.725 kb, 含11个可读框(ORFs), 由1个稳定区和1个可变区组成, 其中稳定区编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包括两个ORFs;可变区含有4个蛋白质编码序列(CDSs), 分别编码病毒的4个结构蛋白(S, E, M, N蛋白). 此外, 可变区还包括5个非典型的预测蛋白(PUPs). 此病毒基因的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的冠状病毒一致. 通过与已知RNA病毒的序列比对, 可以确认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与GenBank中已知的5个SARS相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显示, 已在30个核苷酸位置上检出序列差异, 总体突变率为0.1%, 其中15个变异位点在编码区, 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改变(异义突变). S蛋白中已发现3处可能引起该蛋白质物化特征变化的变异, 而该蛋白质可能参与病毒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 与病毒包膜形成相关的M蛋白中则已发现两处氨基酸变化. 进化分析表明, SARS病毒可能不是来源于人类, 但没有证据证明是人为制造的. 为了阐明SARS相关病毒的病因学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SARS病原体的存在, 仍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3.
文章对100滑、120滑、100线三种不同配方的抽滤型可燃药筒进行了能量示性数,结构参数,热分解过程,燃烧性能和安定性的测试及分析。并与国外可燃药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了AgCo颗粒膜;研究了薄膜制备工艺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AgCo颗粒膜中,Ag和Co的分离度很好,没有形成合金或化合物;退火和提高Co含量,可以使薄膜中Co颗粒增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g和Co的分离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5.
分析了磁性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对磁阻磁头的工作过程作了详细分析.通过差动放大输出及选择高性能磁阻薄膜材料,设计了温度系数小、信噪比高的磁阻磁头.采用半导体工艺制备了磁性旋转编码器磁阻磁头.该磁性旋转编码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响应速度快,抗环境污染能力强和功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伺服马达、数控机床等.  相似文献   
136.
从转子振动的特点出发,根据傅立叶变换与傅立叶级数的关系,提出了两种精确提取转子振动幅相特征的方法。该方法在转子振动测试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提高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对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工程师蒋春暄一句话震惊国际数学界今举世闻名的数论难题——费马大定理,从提出至今320多年过支,全  相似文献   
139.
于军 《自然杂志》2013,35(5):326-331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科学计划已经完成10 年了。10 年来,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目标--精准医学。未来的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的发展就是要整合基因组生物学新前沿,运用新的概念和技术,不断积累临床资源,凝练大科学问题,规划和启动大科学项目,及时、有效地为全社会提供“从实验室到病床”、“从实验室到家庭和个人”的卫生与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