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理性智慧的局限和人类史上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带来了对东方古代文明的反思;在医学界,西方医学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局限以及中医学的简单性和神奇的威力,使人们也不得不对医学研究的传统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在对传统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改进中,HZ-1沸石分子筛显示了很好的催化性能.以甲苯为底物,分别以苯甲酰氯和苯酐为酰化剂,考察了在不同酰化剂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现苯甲酰氯在此催化剂催化下显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苯甲酰氯为酰化剂的最佳优化条件:甲苯和苯甲酰氯物质的量比为2.5∶1,四次交换的HZ-1沸石用量2g,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15h,4-甲基二苯甲酮色谱收率可达94.8%;苯酐为酰化剂时,催化剂采用用量为2.5g的二次交换的HZ-1沸石,物料配比为4∶1,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为5h,目标产物2-甲基蒽醌的色谱收率为65.09%,苯酐转化率为71.3%.两种酰化剂都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的G5样本距今约4508±50年,分别属于河姆渡早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经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根据担孢子表观形态鉴定G1~G5样本为担子菌纲灵芝属真菌.河姆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前灵芝与双鸟木雕头饰、玉器等巫用文物一起出土,推测当时巫已经在使用灵芝.史前灵芝样本的发现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汉朝推进到距今6800年,伴随着早期农业的形成,人们对具有灵芝外观的真菌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上地震、钻井资料,从关键控制因素——构造应力场及转变出发,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重新分析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构造样式和断裂系统,探讨凹陷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经历了两期构造应力场的重要转变:①早渐新世,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早期断陷NW-SE向伸展顺时针旋转为近S-N向伸展,凹陷区由简单伸展变形转变为斜向伸展变形;②中新世以来,凹陷由断拗转变为拗陷。根据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将迈陈凹陷新生代由早而晚划分为早期断陷、中期断拗过渡和晚期拗陷三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地层展示了构造样式和断裂体系的差异性与规律性,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配置条件,中期断拗过渡阶段的渐新统涠洲组具有最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HUSY沸石分子筛催化了β-甲基萘与异丙醇的烷基化反应,在未改性HUSY沸石催化下,β-甲基萘转化率可达74.4%.考查了碱土金属氧化物改性对HUSY沸石分子筛表面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NH3-TPD表征发现,改性后HUSY沸石的弱酸中心量基本不变,而中强酸与强酸中心量下降,导致催化活性下降,甲基异丙基萘与β-甲基-6-异丙基萘的选择性上升.研究了镁浸溃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改性前后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浸渍量为2%~3%为适宜的用量;镁改性HUSY沸石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甲基异丙基萘和2-甲基-6-异丙基萘选择性,稳定性好,再生能力强,是β-甲基萘异丙基化反应较为理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在日益扩大。在局域网和因特互联网络依然为网络系统主要形式的今天,研究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络与基于IP的网络进行互通并且找到实现方法成为了一种必然性。本文首先比较了ZigBee协议栈与TCP/IP协议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络互通实现方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WSN与以太网互联的算法,并结合TCP/IP的ARP机制提出ZigBee的ARP功能,得到一种基于理论算法上的实现方案。这种实用性的网络互联算法结构及实现方案,实现以太网系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控制和信息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   
7.
β-甲基萘与溴己烷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缩合得到单、双己基甲基萘。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作为烷基化工艺的评价手段,研究芳烷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找到甲基萘长链烷基化的较佳反应条件。合成单、双己基甲基萘较佳反应条件:芳烷摩尔比为1.5:1(0.8: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7%,在80℃条件下反应6h。采用同时合成单、双烷基甲基萘的合成工艺,得到2种产品,较佳反应条件:芳烷摩尔比为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0.7%,在80℃条件下反应5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脉冲式短波结合有氧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设定标准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I )和步行及平衡功能测试。对照组:仅予单纯有氧训练;实验组:予脉冲式短波治疗结合有氧训练,两组患者训练1次/日,5天/周,持续8周。治疗4周及结束后再次采用入组前量表进行评估,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在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均优于干预前( 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BI指数和步行及平衡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脉冲式短波治疗结合有氧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晓红  袁冰  陆明  马良 《科技信息》2011,(33):I0278-I0278,I0290
简要介绍了微网的概念及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微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微网的接入以及其自身运行特点都将给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带来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现状含微网的配电系统在运行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针对我国国情以及电力发展的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下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发育源下断块油藏,其原油来自上覆流沙港组二段超压成熟烃源岩,其成藏受"源储压差"、沉积相和有效断块圈闭三因素控制。"源储压差"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油气由流沙港组二段源内超压区向下部、侧向流沙港组三段常压区运移,在断裂圈闭带中聚集。流沙港组二段超压还起到了封盖油气作用。流沙港组三段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微相储层物性较好,是"甜点"储层。下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具有"高压源、源封盖、源储接触"的源下油气成藏模式。乌石凹陷东部流沙港组三段始新世裂陷幕断裂圈闭带是"源下"油气富集的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