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归纳了有关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的5个基本事实,用岩石圈消减作用和玄武岩底侵作用相结合的观点,解释晚中生代火成岩在时空上的带状迁移以及巨量长英质岩浆(包括过铝花岗岩浆)产生和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11}型锆石的标型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汪相  李武显 《科学通报》2001,46(17):1472-1476
在福建平潭辉长岩中发现了自然形成的{211}型锆石,锆石群的形态和成分研究显示,{211}型锆石属于第1期锆石中最早结晶的锆石相,低Hf和贫U,Th,Y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其接近平衡状态的结晶过程,可以视为深部岩浆房中结晶的产物,因此推测富Zr的平潭辉长岩浆是由地幔岩浆分异而来,这种在下地壳发生的岩浆分异作用和锆石结晶作用,表明该区存在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从而造成了晚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福建新村晶洞花岗岩的热演化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同一样品中封闭温度不同的锆石U-Pb,全岩Rb-Sr以及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的K-Ar定年结果,讨论了晚中生代漳州复式岩体中新村晶洞花岗岩的热演化特征,从锆石开始结晶到黑云母K-Ar体系保持封闭,岩体的冷却速率(11.0℃/Ma)和抬升速率(0.07mm/a)较慢,随后至钾长石K-Ar体系保持封闭,冷却速率(45℃/Ma)和抬升速率(0.36mm/a)增加。新村岩体冷却速率先慢后快的特点可能  相似文献   
4.
再论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中国东南部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些花岗岩以弱过铝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 并和一些规模较小的含角闪石花岗岩和含白云母±石榴子石的浅色花岗岩在时-空上密切共生. 在以往的文献中, 这些黑云母花岗岩一般被认为是陆壳改造型(相当于S型)花岗岩, 是区域元古代变质沉积岩重熔的产物. 对南岭燕山早期一些代表性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和SiO2-P2O5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的SiO2-P2O5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表明南岭燕山早期的含角闪石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二(白)云母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分异I型花岗岩演化系列, 其源岩主要为元古代火成岩, 少量新生地壳和/或地幔分异物质很可能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 同时, 这些I型/分异I型花岗岩在时空上和A型酸性、基性火山/侵入岩以及碱性岩密切共生, 构成了一个比较典型的板内非造山火成岩组合, 反映了燕山早期南岭及邻区大陆岩石圈以伸展背景为主.  相似文献   
5.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43个全岩微量元素和113个全岩硅酸盐数据,结合对岩石学、地质学资料研究,认为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火成岩的主体--花岗岩和流纹岩主要由中-下地壳含水火成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浆结晶形成(富含LIL和Zr,Hf);与之共生、但出露甚少的辉长岩和玄武岩由消减作用诱发的、受陆壳混染的高铝玄武岩浆形成(富LIL,贫HFS).引起地壳部分熔融和产生花岗岩浆的热源是底侵于下地壳的玄武岩浆,其数量从理论资料和国外实例看,与浙闽沿海分布的巨量花岗岩和流纹岩相仿.  相似文献   
6.
白垩系和第三系(K/T)界线时期发生了显生宙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绝灭和劫后复苏.自Alvarez等人根据UT界线的Ir异常提出生物大绝灭的小行星撞击假说后,K/T界线的精确时代、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大灭绝及其内在联系一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K/T界限时期(约65Ma)的冲击石英和微玻球粒的广泛分布以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同时代的Chicxulub陨石坑,使得撞击说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赞同.然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由地幔柱引发的大规模火山岩喷发、地幔去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