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施工多种前探钻孔,用来进行地质构造、瓦斯气体及富水区等异常的预测。现有钻孔设计多为平面化过程,对地质条件可视化程度低。以VC++语言为平台,构建巷道掘进顺层方向前探钻孔、高底抽巷道抽排钻孔及石门揭煤钻孔等不同类型钻孔的三维模型,可全面满足钻孔设计控制需求,输出钻孔施工生产中需要的各种平剖面图。所完成的井下巷道钻孔可视化系统,设计信息量丰富可靠,可提高勘探工作效率,适用于矿井地测及抽排等实际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垃圾渗滤液浸染土壤的污染范围、程度及扩散实时动态情况,利用并行电法系统对室内渗滤液浸染模型开展测试工作。根据垂向和面上两种扩散形式,采用不同布置方式,分别得到三维反演立体电阻率值和电极电流变化曲线图。实验结果显示,三维立体成像和不同时刻电极电流变化趋势两者结合使用,可圈定渗滤液浸润垂向和面上扩散特征,具有时空控制的全面性。此项技术可为实地污染区的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法CT技术探查树木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流电法应用于树木内部结构探测的成像效果,通过直流电法层析成像技术对不同种类的树木进行了检测实验研究。运用并行电法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弧度修正系数对电性参数进行了修正,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树干电阻率剖面。三种树木电性剖面对比发现,不同材质的树木电阻率值差异明显,且树干断面电阻率分布整体表现为里高外低的特征。电阻率分布特性可为树木健康状况诊断提供相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结合拟地震数据处理思想,提出多极叠加观测方式下多极三维偏移处理技术,利用多道电阻率测深数据进行拟地震记录分析,通过划分网格单元在等位球面进行电阻率值叠加,实现异常电阻率值的空间归位。实际应用表明该处理技术可以从巷道后方观测数据体中充分提取工作面前方地质体的电阻率分布特征,超前预测预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声纳法探测原理、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对资料处理方法的解析 ,指出矿井声纳探测技术在矿业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同的观测系统各有特色 ,应根据实际的勘探要求 ,进行矿井声纳探测  相似文献   
6.
路基变形是公路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公路建设、管理、运营、养护过程中带来的隐患日益凸显。目前以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探测、多传感器为代表性的相关技术,在路基变形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究道路工程领域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梳理近年来道路工程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阐述了公路路基变形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路基变形测试技术类型及其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对全周期智慧监测体系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构建路基变形监测体系是感知路基状态、路基稳定性评估和灾害预警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工智能和先进测试技术的快速进步,路基变形测试技术呈现出动态化、透明化、智慧化等新特点。加强公路测试基础理论、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形成基于立体空间的多手段路基健康监测体系是未来道路安全运维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网络并行电法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网络并行电法仪实现了勘探测线上电位变化的同步阵列测量,完成了自然电场、一次场和二次场的全电场时空观测,将电法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归纳为AM法和ABM法二种采集模式,实现了海量电法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野外数据采集效率。所采集数据可同时进行二极、三极和四极等多种装置的视电阻率与激电法参数等数据解析,大量的非温纳冗余信息,可实现电法数据的静校正和共中心点叠加功能。完全电场的电流、电位数据处理与反演是今后电法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层动力学参数与煤层瓦斯地质参数之问的相关关系,采用矿井震波探测技术对淮南新庄孜煤矿主采煤层进行了震波衰减探测试验,分析研究煤层的吸收衰减系数和煤层品质因子Q值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煤层瓦斯压力与Q值成幂函数相关、瓦斯含量与Q值成近似负线性相关;衰减系数与瓦斯压力成正线性相关,与瓦斯含量成指数函数相关。研究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提供了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灵壁石形成的环境及与围岩的差异,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器测定其埋藏深度及分布特征。文章以乌鸦山两条测线为例,分析了网络并行电法在灵壁石资源统计中的作用,为灵壁石资源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地质依据,为该区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中增添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