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快技术创新合作,促进城市经济互动,有利于缩减区域差距,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30个省会城市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省会城市间的直接技术创新合作不断增强且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合作突破地理局限且东西部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网络密度有所增强但整体偏低,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经济联系发展不均衡,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位置变化不明显.二次指派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存在正相关关系,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证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对经济网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依托产业链间跨界互联进行创新合作已成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探究产业互联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和结构特征,借助我国智能网联汽车(ICV)产业的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阶段和地区构建ICV领域产业互联创新合作网络。研究表明:我国ICV领域产业互联创新合作网络的规模呈增长趋势,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各地区创新合作网络结构不均衡,特征差异相对明显。研究结论对我国ICV领域完善有跨界融合特色的产业互联创新合作模式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统技术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演化特征,容易引入很多无关节点连接信息,合理设定参数非常困难,导致动态演化特征挖掘结果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挖掘技术。在建立的大规模并行网络中,把网络节点划分成普通节点和簇头节点,普通节点加入大规模并行网络后,被看作簇头节点,只和某个簇头构建链路,通过多跳实现数据转发,依据择优添加连接和反择优过滤节点演化。针对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提出挖掘模型,通过初始权重对节点在网络中的初始化状态进行描述,利用突发权重,依据时间独立性对动态演化特征的突发性进行描述,采用密集权重对网络在局部时间内节点连接的密集程度进行描述,通过连续权重对网络在相同演化期间体现的连续性进行描述,依据总权重值实现动态演化特征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挖掘可靠性和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27)
传统技术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演化特征,容易引入很多无关节点连接信息,合理设定参数非常困难,导致动态演化特征挖掘结果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挖掘技术。在建立的大规模并行网络中,把网络节点划分成普通节点和簇头节点,普通节点加入大规模并行网络后,被看作簇头节点,只和某个簇头构建链路,通过多跳实现数据转发,依据择优添加连接和反择优过滤节点演化。针对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提出挖掘模型,通过初始权重对节点在网络中的初始化状态进行描述,利用突发权重,依据时间独立性对动态演化特征的突发性进行描述,采用密集权重对网络在局部时间内节点连接的密集程度进行描述,通过连续权重对网络在相同演化期间体现的连续性进行描述,依据总权重值实现动态演化特征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挖掘可靠性和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工业体系中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芯片产业由于研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依赖于组织间的共同研发和联合申请专利。研究我国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的结构和空间演化规律,有助于把握合作网络的演化机理,为提升芯片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供全新分析视角及政策依据。以我国芯片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剖析在1994~2018年间,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芯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结构演化来看,网络结构演化存在较大差异,核心组织在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显;从空间演化来看,区域内部和外部的专利合作模式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广东、台湾和上海等地在跨区域合作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网络,运用空间网络分析法、模体分析法和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在空间格局上,由“三足鼎立”向“核心-边缘”演变;在局部模体上,闭合模体是网络中的重要模体,网络存在集团化现象;在网络动力机制上,内生结构效应和节点属性效应是网络关系形成的重要动力,演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与“同质效应”。从战略协同、高地共建与机制重构等方面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和促进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9.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 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20,(1)
围绕合作的演化与涌现,本文基于两人囚徒困境和多人公共品博弈模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关于直接互惠和网络互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重复博弈为直接互惠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零行列式策略作为直接互惠中的一个新理论,近期被从理论与实验方面深入研究.零行列式策略是一种单步记忆策略,它可以单方面决定博弈双方的收益关系,这为探索人类决策行为规律提供了新工具.网络博弈实验研究发现,动态网络可以提升并维持人类的合作行为,而静态网络是否促进合作涌现尚存在争议.网络博弈实验有助于理解社会网络重要结构的形成机理与复杂系统中的行为涌现.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科研资助体系主要来自2个公共基金:①大学拨款委员会(HEFCE)为大学提供基金,维持基本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能力以及教学经费;②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通过运用透明的同行评议竞争机制为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提供研究经费。 相似文献
12.
复杂网络上博弈行为演化的合作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逢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49(8):1256-1262
通过引入人类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研究网络初始状态存在少量合作者时的囚徒困境博弈行为演化,着重探讨激励机制在网络结构作用条件下对群体合作行为产生的影响.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当方格网上存在一个合作者时,合作行为演化形成合作者聚集结构的激励条件;然后采用仿真实验方法研究方格网、规则小世界网络和异质小世界网络上随机分布少量合作者时,激励机制对合作行为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激励机制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上总体表现出对合作行为演化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方格网和规则小世界网络上,由于节点度的同质化效应,针对合作行为的激励有时不一定会产生更好的合作状态,甚至可能起到负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拓展国际科研合作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传染病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需要通过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才能完成,而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保持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学术带头人的重要途径.更是分享专业成果和研究资源、开拓科技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在逐步由投资驱动型逐步向集约的发展的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就变得至关重要。国际技术合作可以说的科技发展的一条快车道,但是实现国际科技合作并非易事。欧盟在统合之初也面临过相似的问题,其内部国家构建了一整套框架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以总结分析欧盟在构建技术合作框架的经验为基础,为中国构建国际技术合作框架的方式方法上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王瑞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9):174-176
日本从全球战略的高度着手部署国际科技合作事业,加强国家科技建设,广泛参与国际科学工程计划。对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各类举措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指出我国应借鉴日本的有效举措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度,争取全球科技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合同约定交付文件和工作分解结构的结合,对航天国际合作项目文件与档案管理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项目合同和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体系框架和运行模式,给出了航天国际合作项目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演化博弈的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
创新网络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复制动态演化过程,类似于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演化博弈.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对创新网络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的内在规律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网络正外部效应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