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代女性文学鲜明的特点是转向对女性本体的审视。这审视产生于女性文学的低潮期。女性文学的深层思考、女性意识新的转折——女性内审意识的觉醒 ,正是在女性文学的低潮时期酝酿成熟的 ,表现为两个分支 ,其一是丁玲对女性及女性赖以生存的社会深层意识的揭示 ;其二是张爱玲对女性传统意识中深层痼疾的展露 ,但两者属不同社会政治背景不同程度的女性自审意识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4.
丁一芳 《科技信息》2013,(5):163-163,185
上世纪80年代走入中国文坛的毕淑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一直将自身的创作目标关注在女性身上。大量作品中充溢着鲜明的女性色彩,凸显出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而母爱意识作为女性意识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类型,也成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意识体现。  相似文献   

5.
作家舒婷的诗文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女性意识在其思想中的发展、演进。作为传统知识女性,其初期的作品多依从男性的价值观,尽显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色彩;而第二时期的作品视角多从男女两性的平等展开,有意识地选择了与传统对立的姿态;最终,性别意识成熟起来的作家最终在世纪末放下了性别矜持,走向了自信、自立、自然的女性时期。  相似文献   

6.
《诗经》十五“国风”中“第一人称诗”占一半以上,而在所有“第一人称诗”中出自女性之口的又占三分之一强。这些以女性口吻抒写的诗篇传达出一种后世文学所欠缺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它包括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不息的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爱情意识、女性意识和个性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李清照文学创作中自我主体意识的张扬,反映了她那女性视野对社会现实观照的独特而深刻的认知,以及由于现实的缺憾和自身的悲楚而渴求在文学创作中得以补偿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对女性生命体验和女性个体独立意识的书写,一直贯穿于张洁30年来的小说创作。张洁的“女性意识”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立足于中国女性自身生存体验来寻求女性个体的独立、男性的完美和两性的和谐,走出了一条张洁式的痛苦而执着的女性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9.
普拉斯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孕育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的女性意识包括了独立的女性自我。在她的诗歌中,依据女性的独特体验、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心理感受;另一方面,把女性自我与男性对立起来。把男性作为反抗、斗争和鞭挞的目标,意在颠覆男权世界、张扬女性自我。因此,普拉斯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0.
传统伦理政治虽然早已消亡,而伦理政治的思维模式却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出伦理政治思维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在获奖作品中最为根本的表现为女性对男性价值观念上的认同;二是在性关系上女性对男性的从属地位。但女性自我的生命意识却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