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组织转变和应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处理过程是温度,组织转变和和应力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用HTCS技术可以真实,高效地反映热处理过程中各种变化的规律。随着HTC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热处理将摆脱凭经验和粗略一性估算进行一生产的落后状态,向着精确预测和严格定量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直流平面磁控反应溅射制备了含氢非晶态碳膜(α-C:H),在0.35-2.5μm波长范围内确定了它的光学常数n,k与禁带宽度,包括刚沉积(AD)与经真空烘烤450℃40min(HT)的α-C:H膜。红外透射谱、拉曼光谱与电子衍射等分析表明:α-C:H为无定形碳与金刚石共存物。热处理后,C-H与C=O键减少,而C=C键增加。α-C:H作为减反射膜的α-C:H/渐变SS-C/Al选择性吸收表面,具有太阳吸收率α≈0.93(HT).发射率ε≈0.06(80℃)。  相似文献   

3.
基于ASP技术的交互式Web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ASP技术开发交互式Web 应用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ASP技术在创建动态HTML页面中,具有开发简单、易学和功能强大的优点,而且与HTML能够完全结合在一起。另外,利用ADO可以十分容易与ODBC数据源连接起来,从而实现Brow ser/Server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安排和选择热处理工序的一般原则,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专家系统——CAPPHT系统的知识表达方法,分析了多模块专家系统的推理控制策略,较好地解决了CAPP系统中的热处理工序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缝-小脑的5-HT能纤维传入可抑制小脑浦肯野细胞的自发活动,本实验采用条件-测试刺激法研究中缝5-HT能传入对小脑浦野细胞诱发活动的作用。实验在30只大白鼠上进行,在小脑皮层第Ⅵ,Ⅷ小叶记录PC的诱发产生简单峰电位和复杂峰电位的发放。结果发现中缝背核的条件刺激不改变SS和CS的自发频率,但可对由皮层感觉运动区刺激所诱发的SS和CS发放起显著的压抑作用,5-HT受体阻断剂可阻断DR的上述压抑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XPS方法考察了Zn-ZSM-5、Cr-ZSM-5和F-ZSM-5的表面状态。并用正十六烷裂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改性ZSM-5样品水热处理前后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ZSM-5样品均发生骨架脱铝,导致活性大幅度下降;HZSM-5经ZnCl2,CrCl3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提高,经NH4F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用多种微结构分析方法及高温电阻方法研究了原位法制备的Cu-20%Nb(纤维)/Sn复合材料在350 ̄450℃低温热处理中Nb纤维(等效于惰性标记)向背离Cu-Sn合金方向迁移并富集的机理。结果表明:Nb纤维的迁移和热处理过程中Cu/Sn扩散形成ε相时的体积膨胀有关。处于高度拉伸应变状态的Nb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因应力释放而弯折或卷曲则为Nb纤维的移动提供了主要驱动力,使得其富集程度与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含Co,Cr,Si的铜合金中Co5Cr3Si2相的行为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个合金体系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相形成和相关系的变化。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各相显微硬度数据表明,合金固溶时效处理中的强化相为αCo2Si,而μDTA数据表明,Co5Cr3Si2相是在合金熔炼过程中形成的。从实验给出的数据和有关相图等资料的分析,大致给出了合适的合金成分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采用HTML,结合动画设计、ASP和数据库编程技术制作一个比较完整,内容覆盖教学各方面的电子教案的过程及相关技术,在教学中有较强实用性,为MIS及其它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电击法转移含人凝血因子Ⅸ基因重组质粒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转录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可能会产生野生型病毒而引起安全性问题,本文研究含FIXcDNA重组质粒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可能,构建了不具反转录病毒载体结构的两重组质粒pSCIXTN和pCIXTN,前者含SV40早期启动子和hCMV启动子共同控制的FIX cDNA,后者仅含hCMV启动子控制的FIXcDNA,它们都含有TK启动子驱动的neo基因,通过电击法将基因转移到PA317和HT1080细胞,在HT1  相似文献   

11.
套类零件的热处理变形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套类零件的热处理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结合套类零件的设计过程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从中制定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套类零件的热处理变形进行有效地控制.实践证明:采取合理地设计、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可以减小和控制套类零件的热处理变形,达到减少精加工工序或免精加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用金相、电子能谱微区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uAlNiMnTi 合金中X相的形成及热处理对X 相的大小、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X相是在铸锭凝固过程中直接从液相中结晶形成的,在均匀化过程中,枝晶逐渐溶解、断开,形成游离的颗粒状X相;在热处理过程中,逐渐球化形成XL 相.当热处理温度较高时,XL 相会部分地溶解,冷却时以脱溶方式形成大量弥散分布的XS 相;而当热处理温度降低时,XS 相又重新聚集形成XL 相.  相似文献   

13.
300M钢是重要的飞机主承力结构用材. 然而, 该材料在模锻热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氧化和脱碳, 严重影响锻件成品率. 本文对300M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脱碳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表征分析了热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形貌, 并采用硬度法统计了脱碳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阐明了300M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脱碳行为演化规律, 厘清了防氧化涂层对脱碳层深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300M钢在热处理过程中近表面处生成的致密氧化层对碳和氧元素的扩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碳的扩散速度与表层氧化速度在不同温度下都会有一个平衡点, 而表面防氧化剂涂层的施加则会破坏原有平衡. 微观组织分析结果显示, 300M钢表层全脱碳区为珠光体或铁素体, 半脱碳区为马氏体及析出碳化物. 本文还阐明了300M钢表层微观组织随保温时间的演化规律. 最后本文从热力学角度揭示了300M钢表层脱碳-氧化耦合机制.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300M钢的模锻优化工艺和热处理防护技术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冷冲模具原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合理选用冷却模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15.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不同的得到大量残余奥氏体(Ar)的渗碳热处理工艺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渗碳热处理过程中,高的碳势所导致的次表层强度的提高和有效渗层的增加,是接触疲劳强高提高的原因之一.采用强力喷丸可以有效地弥补高Ar量所造成的表面层强度和残余压应力下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分析对流换热过程中传热及流动两方面的性能,建立定量分析换热性能的(火用)损失率关系式,并利用它确定各种基本换热过程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佳使用范围,以及比较各种换热方式的性能差异,为工程上采用换热过程提供综合性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GCr15钢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中残余奥氏作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冷却速度的加快而减少.本文就工艺参数对残余奥氏体量及硬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金属热处理工艺节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热处理是消耗能源较多的工序,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热处理能耗的情况,提出了可以实际应用的节能热处理工艺:缩短热处理加热时间、合并中间热处理工序,利用锻造余热处理以及扩大表面加热和局部加热热处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