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 和Cu 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EDXA)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Cu块材及Cu膜的光学常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反射式动态椭圆偏振光谱技术对Cu块材、Cu薄膜及Cu厚膜的光学常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块材、Johnson厚膜数据相比,不同方法得到Cu的光学常数在谱线形状上基本相似,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别;在波长为250~830nm范围内,Cu块材和膜的折射率n与消光系数k分别在0.1~1.5和1.5~5.0之间;随膜厚增加,n值增大,k值减小;厚膜的n、k值与块材的更为接近。同时讨论了光学常数与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基于绿色化学的思想,运用乙醇热实验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氧化亚铜纳米晶的制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Cu^2 被还原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光催化反应机理上详细论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材料Cu2O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优势,进而探讨了重要环境治理材料——Cu2O/Cu异质结构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工艺,指出,水合肼还原CuNO2的制备方法比较合理,用此法制备的材料光催化性能好,结构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制备Ni—Cu/Cu超晶格多层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槽双脉冲恒电位制备了超晶格Ni-Cu/Cu多层膜,测试结果表明:Ni-Cu层与Cu层间界面清晰,各层均匀连续相互覆盖,具有良好的周期结构,Ni-Cu4.6nm/Cu3.4nm具有良好外延生长的超晶格结构,铜-镍生长的择优了向面为(111)晶面,该材料表现出特殊的阳极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8.
9.
Cu+对 ZnS:Cu电致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ZnS为基质材料,在其中掺入Cu+,使其质量比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制得5个不同的ZnS:Cu电致发光材料样品.通过对样品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的分析和电致发光亮度的测量,发现随着Cu+含量的增加,样品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波长由480 nm逐渐变为520 nm,即由蓝色变为绿色.当Cu+的质量比高于0.15%,虽然发光中心数目增加,但光致发光光谱的强度降低,电致发光亮度减弱.得出结论:Cu+与ZnS的质量比为0.15%时,ZnS:Cu电致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最大,电致发光亮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铜元素常见的氧化态有Cu(Ⅰ)和Cu(Ⅱ),它们的相对稳定性与其存在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因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气态、高温或干态情况下,Cu(Ⅰ)是比较稳定的。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外光弹测量法用磁控溅射淀积在SiO2/Si晶片表面的Cu膜在Si衬底中引入的应力。结果表明:SiO2在Si衬氏中引和张应力,而Cu在Si衬氏中引入压应力,在Cu/SiO2/Si结构中,随SiO2膜厚减小和Cu膜厚增大,Si衬底中张应力逐渐减小,最终转为压应力。同时比较、分析了理论估算值和实验结果的差异,预示和分析了Cu引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世界近几年Cu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从Cu基大块非晶合金体系、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制备工艺、应用领域、介绍了其最新研究动态等相关内容,基于实验中采用真空熔炼炉铜模吸铸方法制备的一系列Cu基块状非晶合金,提出了Cu基非晶合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化学热力学循环,系统地阐述了Cu(Ⅰ)与Cu(Ⅱ)相互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I)和Cu(Ⅱ)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u(I)和Cu(Ⅱ)在气态、固态和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Cu微粒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LiFePO4。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分析和观察,采用恒流充放电、慢扫描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微粒包覆使复合材料颗粒分散更均匀,结晶更明显;Cu/LiFePO4(n(Cu)∶n(Li)=1∶15)正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为142.8 mA.h/g,与纯LiFePO4正极材料的对应值151.7 mA.h/g相比有所下降;虽然Cu微粒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但在第一周充电时Cu即发生不可逆氧化,导致该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成功制备了活性炭纤维负载铜(Cu/ACF)催化剂,运用XRD、ICP-AES、XPS、TG-MS以及N_2吸附等方法对Cu/ACF吸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催化剂中Cu担载量对苯酚催化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CF自身没有催化氧化苯酚的活性;Cu担载量分别为1%和3%的Cu/ACF在苯酚吸附饱和后的催化氧化过程中,氧化产物以某种中间化合物形态残留在催化剂表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最终将与炭纤维一起烧蚀;Cu担载量为5%的Cu/ACF所吸附的苯酚可被氧化成CO-_2和H_2O,初始氧化温度为315℃,5次循环吸附-催化氧化后苯酚吸附量趋于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用磁控射频溅射法制备了NiFe/Cu/Co2多层膜;研究了薄膜的磁特性和磁电阻特性与中间层Cu厚度的关系,在适当的Cu厚度下,制备出了具有很好自旋阀巨磁阻效应的多层膜。研究表明,在弱磁场下,薄膜的磁电阻回线的斜率与原来的磁化过程有关,因此该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巨磁电阻存储器中。  相似文献   

19.
前言稀土元素的应用很广,需要量迅速增加。分离稀土元素常用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主要用于生产高纯单一稀土,在生产过程中常用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为分离试剂(淋洗剂),Cu~( )离子为延缓离子,因此有大量的EDTA-Cu 溶液需要回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序批实验,测定不同配比熟污泥改性黄土中的有机质、碳酸盐、总磷、全Cu、pH和土壤电导率,探讨了不同配比熟污泥改性黄土对重金属Cu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配比熟污泥改性黄土中,重金属Cu的吸持量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Freundlich型方程是描述供试土样等温吸附线的最佳模型;乙酸铵对Cu的释放量随吸持量的增大而增大;释放率随着熟污泥配比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固定量随着熟污泥配比的增大而增大,固定能力的增强降低了重金属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