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文章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地位和特点出发,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背景和中国矿业大学专业背景与现状,介绍了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历史和基于新工科的建设目标与实践探索,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训练、推进课程建设、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等入手,旨在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存在的众多问题,以达到新工科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结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提出了基于CDIO的工程训练开放式教学创新培养方案,形成了由基础训练层、应用训练层、创新训练层和综合训练层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开放式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教学,实施基于CDIO培养模式彰显了学校"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工科院校工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如学校组织管理不到位、学生认识不够、社会支持不足等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并就新形势下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工程实践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结合四川省精品课程《工程经济》的建设经验,探索面向工科专业的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式。提出重塑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精品课程网站的一些方法和途径。通过《工程经济》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教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训练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工科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纺织工程专业教师为例,阐述了新时期工科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专业教师的内涵、作用及培养的措施和途径.提出发展工程类工科教育,实现工程类培养人才的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新工科的思想理念,需要重构铁道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建设可推广的适用于新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发展模式,并构建相应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工科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目标.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武汉纺织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构建了具有轻化工程特色的实践培养体系,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工科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其本科培养方案中应占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结合我校实施的"3+1"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自动化专业教学应在坚持控制理论特色的同时,注重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和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以增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素质自动化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面向新经济培养新工科人才是广大地方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设计符合湖南理工学院实际情况的"4(4+1)"型电子信息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打造专业群,聚焦知识关联力和工程能力构建课程群,有效提升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实践检验,该模式推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对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的工程训练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培养未来工程所需的人才.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育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广泛应用于工程训练课程的教学.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在工程训练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所存在...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进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以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实践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多模块"教学体系,来贯穿创新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对培养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竞争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转化传统教育思想、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的8种观念.介绍了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研究思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设计、指导思想、一般工科院校的特点、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指标.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设计原则及系列课程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分为:基础教育(公共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工程实践基础训练);专业教育(专业课、工程实践训练)和综合教育(思想教育、军训与劳动、科技方法训练、考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提出主修工科本科、主修工科本科十跨学科辅修课程、主修工科本科十跨学科辅修专科等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优势,对具有化工特色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具有化工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为地方工科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行业紧密型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于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该类型专业的行业特色鲜明,体现培养目标与行业紧密结合,有相关行业介入并深度融合,形成合作育人的共识和行动,人才培养满足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基于行业紧密型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内容、校企合作创新实践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个方面,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通过改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探索利用互联网构建相应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以期对实现行业紧密型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提高综合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有效途径,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分析了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构建了“5+4+3+1”实践教学新体系,对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优化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及相关工科各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金工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实现教学目标。河南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结合实际,对金工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尝试。强化宣传,树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全员意识;分析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生成过程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系统梳理和筛选工程实践教学评价的各种技术方法,优化调整;研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将新体系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结合工科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训练.本文根据运输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探索了该课程的教改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林祖胜  兰靛靛 《实验室科学》2023,(1):228-231+23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提升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工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高等学校工科本科教育 ,按培养目标分 ,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培养工程师 ,学校设置专业 ,学生在校不仅学习基础知识 ,还要学习未来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接受专业实践训练。这种体制在德国发展得较为完善。德国规定 ,学生除学习基础课程外 ,还要学习本系的公共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和系统的专业课程。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一般规定不少于26周 ,毕业设计也不少于26周。专业划分取决于社会产业分工 ,不是学校凭学科主观决定的。由于学校引入工程教学和训练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长 ,一般需要五六年。北欧一些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