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现状、促进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稳步提升对于推动沿黄各省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中系统梳理了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征,基于影响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要素识别,结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经济社会承载、资源承载、环境容纳3个维度出发,选取了24项基础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运用,测算出2015—2019年黄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对沿黄各省区和流域整体的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新旧动能转换、生态修复治理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参考国内外水体生态修复模式,分析各类水体生态修复模式的优缺点,调查了解黄河流域兰州段流域生态现状,结合水体生态恢复的目标,将黄河流域兰州段待修复的水体划分为黑臭治理型、水质改善型、生态功能恢复型、景观美化型和水资源恢复型共五种类型的生态修复水体,并针对不同类型待修复的水体提出不同的修复模式,为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欧美本源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主义之表现形态来衡量,当下中国法院尚不具有实际的司法能动性。从当下中国的法治发育程度看,司法能动主义也不适合于中国法院。相反,中国法院当前亟需的是以对立法文本、理念和原则之固守为内核的克制主义司法哲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流域环境联合执法存在执法理念尚难统一、执法行动较为随机、执法主体职权界限不明、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存有缺失等问题,导致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碎片化现象严重。生态整体主义整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价值目标,拓宽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适用范围,赋予了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新的内涵,可以为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流域环境联合执法机制优化创新,需要从流域环境联合执法的形式、协调机构、主体职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区域气候、水资源量、生态格局、农业牧业生产、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的影响,阐述了应对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影响的未来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即统筹建设黄河流域气象、水文、环境、地质灾害观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厘清多因素影响下的流域水资源时空过程,提升流域水资源效能;调整坡耕地和生态用地,加强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优化流域农业和草业布局;修订文化遗产赋存环境区划,进行预防性保护技术研发;加强流域黄土滑坡加固新材料和生态修复协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环境生态学和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为典型试验区,以保护、恢复和重建该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其丰富的山区环境资源,研究建立一批以“林蛙养殖”、“柞蚕放养”、“林菌、林药、林果、林牧复合经营”、“山野菜归棚”和“庭院宅旁经济”等为特色的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食品开发模式及技术,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开发相互促进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祝晓芸 《安徽科技》2021,(10):31-33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三轮试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生态保护效益.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补偿工作的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监测数据反映了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异常情况发挥了预警作用,为流域治理提供了方向.随着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推进,"新安江模式"获得大力推广,各地纷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8.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在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AHP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模式法,对区域不同环境要素状况和区域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并基于区域环境评价特点,在景观尺度上,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格局进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验证,以求得区域环境评价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以及合理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是中国关键经济区域和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面向生态环境优美、黄河岁岁安澜、经济绿色繁荣、文化兴旺昌盛的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解决流域“水”生态及资源开发以及流域发展转型等一系列需求。但从流域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及实力水平看,与国家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相比,黄河流域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科技创新投入和实力也较弱;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面向新兴产业的研究布局不足,多数研究力量是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布局谋划有待提高。下一步须强化科技创新与科研投入要同向同进;聚焦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规划前瞻性;鼓励制度创新,强化院省合作效益。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梳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面临主要问题,解析黄土高原“三生”空间演化及其耦合特征,探讨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提出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范式和“土”字样带。通过黄河流域人地系统智能化模拟、高质量发展情景分析,揭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结构功能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及其驱动机制,为全面构建黄河流域资源能源节约与集约利用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生态法治观是传统生态思想、现代生态理论及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的完美融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法律制度的紧密结合,其内涵表现为通过推动生态立法、完善生态法规、惩治违反生态行为等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条件下,具有引导当代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文明和法治意识、维护生态文明秩序、协调生态伦理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作用机制框架,从理论上分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差异.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2者关联紧密,一直处在耦合度高、协同度低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呈现上游地区较低、中游地区一般、下游地区相对较高的分布格局,但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虽然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有明显的差异,但全流域及上、中、下游均存在协同度水平低的地区赶超协同度水平高的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借鉴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建构司法信息公开的价值体系,发掘实践困境之根源,推动司法信息公开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向到正向、由盲目到理性、由单一的工具主义向多元的价值取向转变。所谓“公开促公正”只是宽泛的价值表述,司法信息公开之于“公正”的实现,需要逐步对应“基本权利的兑现”、“业务水准的提升”、“司法权威的树立”、“司法独立的彰显”和“理性商谈的推行”五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并推动其良性互动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改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亟须评估流域水生态安全状况,因地制宜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选取黄河流域62个地级行政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评价方法,计算2009-2019年流域各地级行政区水生态安全指数(Water Ecological Security Index, WESI),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各地级行政区的水生态安全水平的集聚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水平逐年上升,WESI由2009年的0.42上升至2019年的0.45,增幅达7.14%,流域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近十年来流域62地级行政区的WES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黄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位于黄河下游河南省、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进展,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衰减与用水刚性增长矛盾突出、生态功能持续退化、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滩区治理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建立健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包括加大对黄河下游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和健全地方立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具体实践。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请求主体是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而请求权是基础权利能够保护其所代表的利益的能力所在,是基础权利法力的体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理论解释了生态环境损害索赔的请求权基础。但在实践中,该制度存在履职标准不明,影响损害赔偿效率的问题。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请求主体的顺序应依照“行政执法优先、司法补充”的原则和“政府—检察机关—环保组织—公民”层级递进的索赔主体结构,对多元救济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与优化适用,有利于最大激发社会保护环境活力,降低司法保护的外部损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区域水土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区域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积极探索基于区域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采取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环区域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武翠翠  王世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390-12397
黄河流域兰州段,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带来的流域生态问题凸显。研究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敏感性问题,有助于解决该区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6个因子,采用改进的加权土壤侵蚀(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LSE)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遥感技术评价该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2.73%,中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5.6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11.67%。其中,最敏感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兰州段合理规划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管控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总体方案》"完善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一节核心是实现环境资源产权化、环境治理与经济建设同步化、环境治理外部成本内部化,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地融入资源型经济转型工作的全过程,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工作部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总体方案》在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方面有多个创新,最突出的有以下3个:一是明确提出了建设基于环境容量管理的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环境质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终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