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网络是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06—2020年合作发明专利为原始数据,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块模型等方法,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创新网络结构,研判城市创新模式。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创新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网络权力高度集中于成都,不平衡现象突出,但在逐渐改善;研究期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本地创新合作不断增多但总体仍不强,跨界创新联系增长迅速,但“双核独大,中部塌陷”现象突出;网络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绝大部分城市创新模式属于内向型创新,获取外部异质性知识困难,存在创新锁定的风险。根据研究结论,对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网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利合作、专利转移、论文合作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都市圈2010年和2020年的创新合作网络格局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20年,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呈现出以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空间结构,镇江、扬州、马鞍山属于次级核心节点,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网络联系较弱;三种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张,但不同网络扩张趋势不同,由强至弱依次为专利转移、专利合作、论文合作;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网络已初具规模,但内部城市合作分工地位尚不明确,资源共享机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从专利合作和论文合著角度对安徽省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演化进行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专利和论文产学研合作网络发展特征具有相似性,呈现出“单核—桥梁—成长”的网络形态演变规律以及“核心—边缘”的网络结构特征.邻近性因素与创新合作相关...  相似文献   

6.
何雪莹  张宓之 《创新科技》2021,21(11):42-51
考察了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探究影响城市间协同创新趋势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区域一体化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跨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广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度量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创新合作深度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影响并不显著.长三角城市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创新合作策略,积极参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创新活动,提升区域创新绩效能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网络是支撑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在知识体系,是协同创新得以建构形成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形成知识生产、流动、分享与应用的动态机制,能够形成立体、开放、贯通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参与主体的自觉性和整体的协调性,推进持续合作,促进平台联动是加强知识网络治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携手合作,联动发展上海与江西的科技合作交流渊源已久。江西与上海同属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了对外开放合作的步伐。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本着“互促、互联、互动”原则,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与江西省科技厅携手合作,于6月9-1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了“2005沪赣科技经济合作洽谈活动暨江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表彰大会”。江西方对这次科技经济考察团的到来非常重视。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副  相似文献   

9.
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引力模型公式测算长三角都市圈16个市在高铁运行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研究结果发现:(1)高铁网络形成后长三角都市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大幅提升,高铁网络对于改善长三角都市圈可达性、加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高铁网络影响下区域核心城市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上海-苏州-无锡核心区、南京、杭州在区域交通和经济中的地位凸显,高铁网络加剧了长三角都市圈内部的极化效应,边缘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3)交通可达性、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区域交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在空间上相重合,同时两者又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沿高铁轴线逐渐向南北两端递减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的创业投资联合投资事件数据,以5年为时间窗口构建滚动创业投资城市网络,并采用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创业投资城市网络的区域合作,最后对长江经济带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投资具有空间集聚现象,创业投资城市网络形成了核心区-亚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的差序结构;区域间合作很不均衡,核心区之间、核心区与亚核心区之间的合作比较普遍,半边缘区、边缘区更乐意与核心区、亚核心区合作;核心区城市中,独立创业投资最活跃,公司创业投资次之.长江经济带的案例分析表明:上海是长江经济带唯一的核心区,与亚核心区的关系强度最高;大部分城市处于半边缘区和边缘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关中城市群内的11个城市在不同交通方式下的日均班次和日均用户关注度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ArcGIS软件可视化表达.在流空间视角下,结合交通流和信息流要素,对关中城市群空间网络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城市群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空间网络格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较低,以西安为中心的空间网络格局特征明显,其余轴线发展水平较低;(2)城市群整体空间网络密度不高,西安和宝鸡处于网络核心,咸阳与渭南处于网络半边缘,其余城市处于边缘;(3)核心城市西安在群域中的辐射集聚作用不强.(4)城市群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高铁客运网络.  相似文献   

12.
科创走廊是创新要素集聚的组织形式,建设的初衷在于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采用社会网络实证方法分析科创走廊在提升城市创新力和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科创走廊促进了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集聚,构成了要素流动空间;科创走廊通过增加城市间创新合作联系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破解“核心-边缘”结构困境;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效应受到城市创新力、产业结构、高铁密度和地理距离等因素影响,其中城市创新力和高铁密度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研究结果看,G60科创走廊还存在协同度不高的问题,核心区城市节点的创新关联仍占主导地位,如何进一步增强核心区节点城市与边缘区节点城市创新关联,是提高协同创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城市间科学合作的网络密度、中心度、平均路径长度和簇系数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网络结构两个方面考察其网络发展的动态特征与演进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间科学合作的网络架构已经基本成形,但网络发展呈明显的非均衡性。虽然网络驱动功能出现了向中小型城市倾斜的趋势,但以上海和南京等大城市主导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仍在不断加深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创新体系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科研合著论文为媒介的创新网络是研究城市创新系统的重要视角.以2006-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间论文合著数据构建知识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网络中心度和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该区域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整体网络凝聚力不断增强,呈现“小世界”特性;(2)知识创新网络从“单中心、低层次”发展为“多中心、多层次”,双核城市成都和重庆创新极化效应显著,节点城市的中心性均有提升;(3)知识创新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区域内创新联系多发生在核心区的节点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西部紧密、东部稀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网络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联系由孤立状态逐渐趋向于网络化,但整体网络仍较为松散; 仅以南昌为中心的核心区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城市群由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向强集聚阶段转变; 2)经济网络的凝聚子群由“3片区,5子群”向“4片区,8子群”组团现象转变,并由空间紊乱逐步趋向于空间集聚,边缘区域的“低谷效应”明显改善,但外围联系仍然较弱; 3)城市群经济发展出现“马太效应”,地级市在经济网络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南昌市—上饶市形成了区域双核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作用.结合结论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继续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和推进城市群组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水平,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关系网络视角构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传播互动模型。设计问卷并进行访谈调查,以兴城市阿里巴巴实力产业群园区为例,运用UCINET软件对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知识流动创新网络密度相对较低,存在核心-边缘结构;龙头创意企业作为意见领袖处于网络核心位置,新成立的创意企业处于边缘位置;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机构处于次级核心位置;人际关系、声誉较好的创意企业位于结构洞位置扮演中间人角色;知识从核心处经由中间人传播到其他创意企业,并以小团体形式流动。  相似文献   

17.
以2004年-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专利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以城市和机构为分析单元,探究江苏省2004年-2012年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空间结构上看,城市节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趋于相对均匀化,在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度的一级城市之间的联系明显比二级城市强,并起到连接整个网络的作用;(2)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趋势,高校在网络中长期占据较高的中心地位,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较差,但联系次数和节点均较多,科研机构不具备明显的中心性;(3)对创新网络合作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间的合作以产学(产业-高校)合作为主,企业向高校寻求合作会相应减少其他两种类型(产业-科研院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以能源合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中国将“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网络中心性,分析合作“中心—边缘”特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贸易网络密度较高,石油贸易关系紧密,石油贸易合作区域分布性较强,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05,(7):47-47
今天,江西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在南昌隆重举行2005年赣沪科技经济合作对接洽谈会暨2003-2004年度江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表彰会。上海组织了有院士、技术专家、企业家、投资家组成的60多人的科技经济代表团来到江西,开展科技经济合作对接洽谈活动,进一步促进赣沪企业家之间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双赢的未来;我们江西也组织了100多位科技界、企业界的同志参加,这是赣沪科技合作的一大喜事。  相似文献   

20.
以粤港澳大湾区(简称“湾区”)为研究区,利用1996—2015年土地覆被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法、景观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96—2015年湾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定量评估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湾区景观以耕地、林地为主,20年间湿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29.88%、150.06%;(2)湾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ESV)在1996—2015年间呈持续增长趋势,在2005—2010年间增长速率较高,20年间共增长123.13亿元; (3)湾区的ESV变化冷热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转移规律性较强,冷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多为草地转建设用地或湿地增加,而热点分布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多为草地转为湿地或水域,且二者空间分布相关性高; (4)湾区的ESV与AREA_MN、DIVISION的敏感性程度较高,说明景观类型越丰富、分割程度越低,越有利于提升景观整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5)湾区的ESV强度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自2005年开始,湾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绿色发展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