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提高客车高速行驶时侧风安全性为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类客车形体稳态侧风工况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其在不同横摆角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气动升力系数和气动侧力系数随着横摆角的增加而增加,气动阻力系数对横摆角变化不敏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加顶盖与侧围过渡圆角,增加侧围与后围过渡圆角,减小顶盖倾角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气动力系数,对改善客车高速行驶时侧风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模型的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计算结果为客车造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传统"五大片"式客车车身上部结构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型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根据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了2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整车侧翻有限元模型.对客车车身局部骨架刚度试验进行模拟分析,检验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采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_DYNA对客车侧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利用ADAMS软件计算出客车侧翻撞击地面时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作为侧翻模拟分析的初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都能满足ECE R66法规关于乘员生存空间的要求;与传统"五大片"式客车相比,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将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给顶盖骨架和非碰撞侧侧围骨架,使得碰撞侧侧围骨架吸能减少,侧窗立柱的变形量减小,提高了客车的侧翻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侧碰状态是三用工作船与海上平台桩柱碰撞中最危险的工况之一.文中采用结构有限元分析对侧碰状态下船体碰撞区的结构动力响应进行时域数值仿真,对侧碰过程中船体结构损伤变形的动态变化、碰撞能量的转换、造成船体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结构破坏特征与破坏形式、碰撞区不同结构抵抗撞击力所起的作用等进行观察,并对侧碰工况下船体结构碰撞损伤的力学机理进行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碰撞引起的船体结构损伤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局部影响特征,结构的损伤主要发生在碰撞区内和附近区域,远离碰撞区域的构件受碰撞作用的影响很小;发生侧碰造成结构破坏时,撞击船运动动能主要转变成为以碰撞区舷侧结构的拉伸、弯曲、褶皱、结构破坏等为表现形式的舷侧结构内能,碰撞区平行结构组比垂向结构组承担了更多的碰撞载荷.  相似文献   

4.
陈飞 《安徽科技》2018,(4):48-49
客车的侧围蒙皮是整车的关键部位,直接影响外观颜值。提升侧围蒙皮的平整度,改善表面质量,是客车行业一直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实践生产中的经验,总结了对蒙皮外观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车辆侧面碰撞台车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侧碰台车试验装置的曲线复现原理,指出了现有侧碰台车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侧碰车门内板速度曲线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易于在工程上实现的双速度平台侧碰撞台车试验方法.数学仿真验证表明,利用双速度平台曲线进行台车试验得到的假人伤害值与直接用车门内板速度曲线进行台车试验得到的假人伤害值有很高的相关度,完全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客车侧围蒙皮生产工艺的现状,阐述了影响车身外观质量的诸多工艺选择,并简略描述了客车侧围蒙皮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纯电动客车侧碰撞有限元建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有效开展纯电动客车侧碰撞仿真为目标,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整车骨架、覆盖件、动力电池包有限元模型以及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按照碰撞法规对车体后部(后轮后)位置进行了侧后碰撞仿真,分析了电动客车车身、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评价了动力电池包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指出了电池箱门骨架刚度小、电池模块固定能力差、碰撞区侧围骨架缓冲吸能能力弱等影响安全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分断防护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提高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为目标,提出了侧碰撞工况下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分断防护策略.建立了纯电动客车BK6122EV侧碰撞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动力电池组分断时刻及接触式碰撞传感器布置位置研究,确定了不同碰撞初速度工况下动力电池组分断时刻以及接触式碰撞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对于动力电池组被动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侧风下客车在不同路况运行的气动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三维、非定常N-S方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青藏线客运列车在强侧风作用下运行进行模拟,得到客车分别在桥梁、路堤、路堑及平地上运行所受到的气动力及力矩。将客车在路堤上运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车速一定时,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大,列车在桥梁、路堤、平地上运行所受气动力和倾覆力矩均急剧增加,而在路堑上运行所受气动力及力矩增加缓慢;当侧风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客车在高桥上运行所受到的气动力及力矩最大,因此,强侧风下列车在高桥上运行较容易发生倾覆事故;在路堑上所受到的气动力相对最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态分析的转子碰摩声发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碰摩声发射波中的模态特征,为判断碰摩状态及识别碰摩信号与噪声提供依据.在静态下进行试验以获得纯净的碰摩信号,在转子试验台的碰摩源分别施加碰撞力和摩擦力,对这2种力激励的近似原始声发射波的模态成分以及这2种类型波经过一段距离传播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动态时模拟不同程度的碰摩故障,结合静态时得到的分析结论对其声发射信号谱进行判断.试验结果表明,碰撞力主要激励弯曲波,摩擦力主要激励高频低能扩展波和部分高频弯曲波.在实际的碰摩故障中,随着碰摩的发展其激励的声发射波的模态成分随之变化,因此,通过对声发射信号频谱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出碰摩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