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等焓节流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在解等焓节流问题时求泡点温度和露点温度的简便公式,大大加速了对等焓节流过程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采气地面流程水合物形成预测与防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光气田为高含硫中等含二氧化碳干气气藏,在地面节流过程中容易形成水合物而堵塞集输管线.因此进行了水合物形成预测.基于渗流理论、产能方程和节流原理,通过Wellflo软件模拟计算了普光2井在不同产气量下井口的温度和压力值,并计算了不同节流级数和不同节流压力下节流后的温度,据此预测了节流阀后管线中能否生成水合物.结果表明:普光气田节流过程中容易形成水合物;地面流程为两级节流时,应重视一级节流参数的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流程的节流原则和相应的水合物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3.
几种获取1.8 K超流氦方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如何获得1.8K的超流氦提出了直接节流、预冷与节流相结合、抽真空以及抽真空与节流过程相结合的4种方案,同时针对各个方案给出了过程进行的温-熵图、流程简图以及实现过程的主要设备,借助于各个方案进行过程的温-熵图,对这4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各个方案最终可以获得的超流氦液体率.抽真空及抽真空与节流过程相结合的方案最终获得的超流氦液体率分别约为100%、90.3%,但这两种方案所需要的设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直接节流方案和节流与预冷相结合的方案要求的设备相对比较简单,但直接节流方案没有利用低温饱和超流氦蒸汽的冷量,而节流与预冷相结合的方案利用低温饱和超流氦蒸汽的冷量进行预冷,使其最终的超流氦液体率与直接节流方案相比提高了近12%。  相似文献   

4.
节流过程的转换曲线王昌寿(安徽省直电力职工大学合肥230001)1节流过程的转换曲线让气体在稳恒状态下缓慢地通过多孔塞或狭窄紧缩管,能够使气体有效冷却,这个过程称节流过程或多孔塞过程。几乎所有热学书中都有这一过程的描述和讨论〔1—4〕。由于节流是在绝...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大型合成氨装置 U 型管转化气废热锅炉爆管问题,在高压电加热水回路试验系统上研究了垂直 U 型管弯管段沸腾传热特性,得出了发生传热恶化的规律和壁温飞升特性,提出了用管内扰流子及改进 U 型管结构来消除传热恶化,以保证U 型管废热锅炉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T型管式分离技术分离效率较低,为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提出一种U型管式分离结构.为验证新型管式分离结构的性能,利用Fluent定量研究了外部参数对U型管油水分离装置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因素包括入口速度、入口含油率、旋转半径、油滴粒径等参数对U型管分离效率的影响.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混合物入口速度对分离效率影响较大,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油水分离率分离率减小;油水分离率随着U型管旋转半径增大而增大,但当旋转半径超过0.6 m时,分离效率不再显著增加;油水分离率随着油滴粒径的增大而逐渐提高.研究结论为油水分离U型管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U型管封闭气柱状态的研充,提出了一种测定大气压的简单方法,该方法可弥补通常的U型管法或托里拆利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针对管道中距离U型管不同位置处的竖直向上环状流轴向液膜分布,基于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设计并搭建了内径为25 mm的气液两相流循环装置,采用高速摄影获取距离U型管不同位置处的液膜荧光图像,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当距离U型管达到25倍管径时,U型管对液膜发展及分布影响显著降低;将获得的平均液膜厚度数据与液膜厚度经典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此距离时竖直向上环状流液膜发展及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9.
划分温度效应区的新方法周锦生在绝热节流过程中,气体温度随压力的变化称为节流的微分效应。即如果此式分子为零,则ah=0,那么节流前后气流的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Ti即称为转回温度,不同压力下的对比转回温度在pr-T(ir)图上的连线就构成了转回曲线....  相似文献   

10.
蒸汽发生器U型管换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元件U型管在换热过程中的破损、渗漏等事故,分析了U型管结构特性和流动特性在换热过程中的影响.分析指出,换热过程U型管机械性能的降低是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而冷热流体在换热流动过程的回流和紊动冲击则加速了事故进程.这充分表明有关蒸汽发生器定压升温和汽化过程的传热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核级节流管道的流动-振动-辐射噪声仿真模型,并基于实验和仿真研究了辐射噪声产生的机理及节流孔径和来流流量对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 节流管道的噪声受节流管道流场中流体尾迹涡的影响:流体在管壁上产生周期性的激振力,且激振力的频率与管道模态所对应的频率相近,从而加剧了振动,导致辐射噪声的产生. 此外,随着节流孔直径的增加,节流管道的振动及辐射噪声逐渐减小;随着来流流量的增加,节流管道振动以及辐射噪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节流式流量计在流量参数计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普遍存在节流损失大、量程比小、直管段要求高等缺陷。通过对静压差流量测量方法以及管道约束条件对流量测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静压差法的流量测量方法。利用引进的管道约束条件,结合静压差法及流体流动参数,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流量测量模型。通过与传统节流式流量计(标准的孔板)的比较实验,表明了该方法没有节流损失,流量测量范围宽,流体流量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以内,适合于工业参数的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燃煤发电机组的快速变负荷能力,进而支撑中国规模化新能源电力的并网与安全运行,通过凝结水节流的快速变负荷与自恢复控制,实现了凝结水节流与传统协调控制的有机结合。基于机理分析与试验曲线辨识建立了凝结水节流调节的动态微增功率模型,给出了机组含凝结水节流调节的三入两出非线性控制模型;设计了一种融合凝结水节流调节与传统协调控制的新型变负荷控制策略,克服了凝结水节流对除氧器和凝汽器热井水位的影响;同时显著提升了机组的变负荷性能。在某300 MW机组上的仿真验证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显著改善了机组的变负荷性能,对于响应电网侧的一次调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节流孔板开孔形状及结构对管道压降效果及振动辐射噪声的影响,在消声室内对开孔面积相同的圆形和方形节流孔板、开孔面积不同的圆形节流孔板、圆形台阶状节流孔板进行了振动及声压级测试,并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不同节流孔板性能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方形节流管道的流体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最大,与同样开孔面积的圆形节流管道的压降最大相差12.6kPa,且该管道测点在全频域范围内的应变幅值和声压级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管道;台阶形节流孔板使管内流体局部最小压力有效提升,减少汽蚀的产生,故该管道辐射声压级最小.  相似文献   

15.
单井分层配汽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节约了作业费用。对配汽量、注汽速率及喷嘴结构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具有环保优势,近年来自然工质二氧化碳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二氧化碳工质应用的跨临界系统存在的最大缺点是节流损失大,导致系统循环性能系数较低.对二氧化碳跨临界摆动转子膨胀机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开发高效率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减小节流损失,提高系统效率提供理论帮助.对膨胀机摆动转子进行了受力分析的研究,建立了摆动转子膨胀机的受力方程,对摆动转子进行了受力计算,结果表明膨胀机的摆杆两侧摩擦力很大,导致摩擦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17.
超高压气井的节流系统对气井的生命周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的节流工艺,不但可以延长气井开采寿命,还可降低成本。对国内超高压气井使用的节流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对川西北气矿产气井不同节流工艺内流场进行仿真,运用流场分析软件对单级节流和两级节流工艺系统内部的压力、流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节流工艺系统合理CV值及开度,得到了不同节流工艺系统的最高流速,提出了现场不同节流工艺下的节流参数选择及使用建议。研究表明,3种节流工艺均可满足节流要求和现场生产情况,其中,单级节流工艺简单,但流速均在850 m/s以上,阀门冲蚀严重;一级固定二级可调节流的最大流速在550~600 m/s,低于单级节流,但最大产量受限;两级可调节流的最大流速与一级固定二级可调节流相仿,可实现按需调产,但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既有散热器采暖用户又有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用户的双供热参数的供暖系统,提出了一种节能供暖系统分布式回水加压系统。通过理论和工程实例对比分析,得出分布式回水加压系统中循环泵和管网初投资小,循环泵耗电量少;在既有的散热器供暖小区扩建地暖用户,水力工况明显优于混水系统;当地暖用户和回水管连接点位置处在过冷和过热用户之间时,能减少近端用户入口调节阀的节流功耗,增大地暖用户下游散热器用户的作用压差,改善原系统的水力工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小hydro-fluorocarbons(HFCs)制冷系统在节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的效率(COP),开发出一种代替节流阀的滑片膨胀机样机,并对样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可以满足HFCs工质在膨胀过程中的高容积比的要求.在以HFC410A为工质的制冷系统中,当空调工况下膨胀过程的容积比达到7.48时,样机运行稳定;在1 100~1 200r/min的最佳运行转速下,样机等熵效率最高,对应的容积效率为20.58%.在滑片底部安装弹簧后,样机的容积效率提高到44.27%,等熵效率由原来的20.26%提高到32.07%.与节流阀系统相比,滑片膨胀机样机系统的COP提高了6.49%,达到了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