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热脱附谱、低能电子衍射和电子诱导脱附离子角度分布(ESDIAD)研究了甲醛与氧在Ag(110)面上的吸附和反应。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每个吸附态氧原子能稳住几个甲醛分子,其中大部分在220K时以甲醛形式脱附。ESDIAD照片(225K)进一步证明了HCOOH_(a)中间体的存在,该中间体在235K进一步脱氢,在晶体表面上留下较稳定的吸附态甲酸脂(HCOO_(a))。在250K还出现一个水脱附峰和一个较小的甲醛脱附峰。吸附态甲酸脂在395K分解成CO_2和H_2。对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DBC—CPA显色树脂相光度法测定铁矿中稀土总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DBC-CPA与稀土元素反应形成络合物吸附在树脂上的各种实验条件表明,在强酸介质中反应瞬时完成,加入V_c还原Fe~(3 )后,有色络合物与树脂混合搅拌5分钟即可吸附于树脂上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60nm处,用拟定方法测定铁矿标样中稀土总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Pt电极表面不可逆吸附Sb原子的电化学特性以及Pt电极上Sb吸附原子对0.1mol·L-1H2SO4溶液中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0.50V(vs.SCE)时,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电极表面,饱和覆盖度为0.34;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甲酸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饱和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甲酸氧化的峰电流增加了近5倍.  相似文献   

4.
铂电极上吸附铋原子对甲酸氧化电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用电位阶跃法研究吸附铋原子对甲酸在铂电极上氧化过程的催化效应.吸附铋原子层的催化活性稍小于铅,但其反应机理则彼此相似,即当反应开始时受甲酸化学离解吸附步骤的速度控制,然后才逐渐转化为扩散控制,浓度越小,实现这一转化所需时间越短.在铂电极表面上,每一吸附铋原子占据3个铂原子,当覆盖度为0.75时,能使铂表面形成由两个铂原子构成的活性中心,从而表现出对甲酸氧化过程的最大活性.  相似文献   

5.
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干粉对重金属吸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重金属质量浓度条件下,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植物干粉对重金属(Cu、Cd、Pb、Zn)的吸附影响,阐述了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条件下,轮叶黑藻植物干粉对重金属的去除率依次为Pb(Ⅱ)Cd(Ⅱ)Zn(Ⅱ)Cu(Ⅱ),吸附的Langmuir模型中R2变化范围非常大,而Freundlich模型中R2多大于0.9.该吸附过程很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方程,而一级方程的R2基本小于0.5,表明吸附过程不是简单的单分子层吸附,整个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机理在起着支配作用.FTIR图谱显示,植物干粉各组分吸附重金属前后的基本峰形没有改变,只有羟基(3 300~3 400 cm-1处强宽吸收峰)、羧基(1 400~1 440 cm-1)、酰胺基(1 620~1 645 cm-1)等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  相似文献   

6.
标题化合物二(吡啶-3-甲酸)铅Ⅱ([PbⅡ(C5H4NCOO)2]在密度泛函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显示此化合物具有V型的二配位几何构型.原子电荷分布分析显示,在形成此配合物的过程中,每一个吡啶-3-甲酸根负离子传递了-0.454 177 e电荷给铅离子.电子吸收光谱计算表明,在紫外区域存在两个吸收峰,它们对应于内配体π→π*电子跃迁及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跃迁(LMCT).标题化合物的部分热力学函数值也通过计算得到,并且得到了热力学函数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电化学原位石英晶体微天平方法,研究了0.1mol/L H2SO4溶液中甲酸在Pt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甲酸电氧化行为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向电位扫描中甲酸在Pt电极上氧化产生3个氧化电流峰,与有机小分子醇类的氧化特征不同;负向电位扫描中出现甲酸氧化电流峰,表明甲酸在Pt电极上氧化遵循双途径过程。从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甲酸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8.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N2O在分子筛上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改性ZSM-5、MCM-22和Beta分子筛,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考察了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强度较弱;N2O可分别吸附在分子筛表面Br(o)nsted酸中心和价键补偿Fe3 阳离子位,其中2 228 cm-1红外吸收峰归属于N2O在Br(o)nsted酸中心的吸附,2 218 cm-1红外吸收峰是Fe3 对N2O的吸附;不同构型分子筛的孔道结构不影响N2O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水溶性磺化聚苯硫醚的制备方法,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1203cm~(-1)处的强吸收峰归属于碘酸根中的S=0伸缩振动,1564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于苯环骨架的伸缩振动,聚合物中的硫醚基团和碘酸根中的S_的结合能分别为162.9eV和167.7eV,碱滴定结果表明有85%的苯环被磺化,负载在活性碳上的磺化聚苯硫醚-铑配合物催化剂可催化十一烯酸甲酯的氯甲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
微孔交联淀粉的制备及其对Zn(Ⅱ)的吸附FIRT和XR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做原料,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过硫酸铵引发聚合得到微孔交联淀粉(MCS),并研究了其对Zn~(2+)的静态吸附行为;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MCS及其吸附产物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MCS对Zn~(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量达到2.36 mmol/g;MCS在1536 cm~(-1)处出现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表明了淀粉与MBAA成功交联;MCS在3445cm~(-1)附近的N—H、O—H伸缩振动偶合而增宽的多重峰在吸附产物中变宽,且向低波数位移,而1536cm~(-1)处的酰胺Ⅱ带N—H弯曲振动吸收峰则移至1543cm~(-1)处,说明在吸附过程中,MCS的酰胺基团上的N、O原子可能与Zn~(2+)发生了配位反应;XRD显示,可溶性淀粉经交联后结晶度降低至6.4%左右,MCS上的酰胺基和—OH与Zn~(2+)形成配位键使MCS的晶形结构被进一步破坏,结晶度约为0.5%左右,已基本处于无序的非晶态。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用等价算符法和不可约张量法,考虑~F_(7/2)与~2P_(5/2)的晶场相互作用,对Cs_2NaYbBr_6体系(O_h)中Yb~(3+)的实验能级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到晶场参数为B_(40)=1416 cm~(-1)、B_(60)=46cm~(-1),旋轨耦合参数ζ=2871 cm~(-1).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纺程加热一步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中的远红外加热法。为了弄清纤维力学性质随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化,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纤维结构形成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的分离技术,研究了加热过程中结晶形成的机理。发现不仅PET纤维的848cm~(-1)谱带发生了变化,而且通过对848cm~(-1)谱带分离成代表PET三种结构的三个峰838cm~(-1),846cm~(-1),853cm~(-1)也发生了变化。充分说明了温度在加工过程中对PET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些变化,又以大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作了旁证。表明了在红外光谱、大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间有一致的变化。本文还对结晶结构的形成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用远红外加热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三甲硅基己烯醇醚的红外光谱,利用086cm~(-1)的红外吸收谱带建立了红外定量分析方法,并用红外跟综法确定了合成三甲硅基环已烯醇醚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龙蛓天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蛓(ci)天蚕 Rhodinia togax Butler 是在大别山区发现的一个野生蚕种。经鉴定,在昆虫分类学上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大蚕蛾科 Saturniidae。通过系统研究掌握了它的生态特征、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茧丝物理性能测定,纤度1.26D,干断裂强度6G/D,干断裂伸长率为45%。茧丝化学成分中的氨基酸总量为82.75%,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不同于其它蚕种。茧丝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红外光谱出现3300cm~(-1)、1650cm~(-1)、1520cm~(-1)、1235cm~(-1)、960cm~(-1)、600~700cm~(-1)谱峰。这些工作为野蚕驯化饲养和茧丝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填补了国内龙蛓天蚕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维纶经DMDHEU整理后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染色性能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分别研究整理后纤维的化学结构、微结构和表面结构的变化.经DMDHEU整理后,织物的折皱恢复性提高,断裂强度、撕破强度、延伸率和吸水性下降.处理后的维纶在红外光谱中1700厘米~(-1)处出现特征吸收峰,表示化学结构的改变.这说明维纶和DMDHEU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此外,经处理后的维纶对直接染料和中性染料的上染率比未处理的高.这是由于在氯化镁存在下,经高温焙烘后维纶表面结构改变,形成许多细小空穴和裂缝.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供了峰峰黄沙肥煤的红外光谱图。发现在1025cm~(-1)处有一强峰,经氢碘酸处理煤样后,光谱图中的1025cm~(-1)峰消失,2eisel试验得正性结果,因此认为,1025cm~(-1)峰是由c-o-c伸缩振动引起的,所以,峰峰黄沙肥煤中含有醚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18.
明胶与丙烯酸甲酯在60Co辐照下的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辐射源^60Co辐照引发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反应,接枝聚合物IR谱显示,1560cm^-1处有明胶酰胺基的特征吸收,1760cm^-1处强吸收峰则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羰基特征红外吸收,从而证明了明胶与丙烯酸甲酯接枝的存在.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明胶与丙烯酸甲酯不同配比对接枝聚合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溶剂法合成表面活性剂——棕榈酸葡甘聚糖酯(PKGM),并选择无毒复合溶剂进行分离、精制.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KGM∶EP质量比为8∶15,碳酸钠质量含量为1.0%,棕榈酸钠为13.5%,甘油为5%,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120~130℃.在此条件下,PKGM的产率为63.9%,取代度0.48.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3400、1642、1077 cm-1等处与羟基有关的吸收峰明显减弱,1739cm-1处酯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显著增强,并在719 cm-1处出现长链亚甲基的面内摇摆振动峰,由此证明PKGM的生成.依据对反应物KGM与产物PKGM红外谱图上羟基和羰基峰的吸收强度的测定及理论推导,计算出了产物的取代度,该方法新颖、便捷,且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晶态Na_2SO_4-Na_2MoO_4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在Na_2MoO_4含量为10m/o时电导率最大(σ=1.01×10~(-4)Ω~(-1)cm~(-1).300℃);XRD、DTA分析表明,该组成处为一新相Na_2Mo_(0.1)S_(0.9)O_4,其相变温度为212℃、425℃,在相变处对应于明显的电导率突变。根据IR谱实验结果和新相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该体系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