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美国能源部太阳光发电技术部部长的报告,1995年美国太阳光发电事业费增长到3.5亿美元。美国联邦政府的太阳光发电政策是以能源部和属下的可再生能源研究所(NREL)、桑迪亚国立研究所(SNL)为中心,与大学、产业界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普及两方面的工作。以太阳电池和普及为前提的主要PV技术开发计划如下: 一、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开发:目标是实现可与现有发电系统相竞争的成本。 1.非晶硅(a-si)太阳电池:主要是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风光联合供电是采用太阳电池发电与风力发电机发电联合起来共同为某些用电器供电。 太阳电池在阳光照射下可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一种形式。太阳电池电源系统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少维护、重量轻、体积小、宜于实现自动控制等许多优点,但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高,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钱荣国 《甘肃科技》2012,28(13):65-67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趋紧张,美国为确保能源安全,实现美国的“能源独立”,提出了新能源发电的长远规划.概述了美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开发策略和发展前景,包括对风能、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发电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清洁能源宝库.太阳4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就相当于世界每年能量消耗的总和.因此,大力发展太阳电池产业,利用阳光发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5.
蒲罡 《科技资讯》2014,(29):91-91
在现今的都市在高密度人口聚集居住的情况下,为了要维持都市功能的正常运作,必须高度仰赖能源。火力发电是供电主力也是对环境具高度危害的发电方式。太阳能主要可分为太阳光能与太阳热能两种,太阳能光电是利用太阳电池将光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输出。太阳热能发电系利用一般常见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輻射能,藉由热交换来发电或做其他应用而太阳电池是以P-型及N-型半导体材料接合构成正极与负极。该文研究建筑增加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之可行。  相似文献   

6.
小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匹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对小型户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匹配设计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影响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组合板发电量的各种因素,给出了更符合实验的计算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组合板各月发电量的数学公式,利用用户所在地区的风频分布、太阳辐射等气象资料,计算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 各月发电量,以全年各月能量供需平衡进行系统的计算,避免了人为插补或离散数据引入的误差,编制了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匹配计算程序,它可根据用户所在地区  相似文献   

7.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分支。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不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无机械转动部件,不但故障率极低,而且维护简单;此外,光伏发电又较少受地区资源的限制,阳光资源在全球分布的均一性比起其它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地热、海洋能等)要好得多。正因为如此,光伏发电受到各国的普遍的重视,发展很快。1980年全世界太阳电池的产量仅2.5兆瓦,1992年已高达近60兆瓦(见表1)。  相似文献   

8.
具有1200兆瓦发电能力的罕有装置今年将在苏联伏尔加河上的库茨特洛马热电站投入运行。它的投产将预示该国电力工程的新起步。这座崭新的发电装置:是在这方面的最新技术成就予以应有重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光伏发电属于无排放、无污染、无噪音、无辐射,是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该文介绍了一座拟建于高原地区的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并对组件的安装倾角、阵列间距等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已研制出一整套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涡轮机来发电的装置,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美国阿拉巴马州的“AEC”电力公司,是目前美国首家采用压缩空气来发电的热电厂.该厂可调节电能以发电的奥秘是,在发电厂的厂区附近挖了一个约5.6万立方米的地下密闭大岩洞,该洞足以容纳一座110层以上的摩天大厦.据测,洞中每立方厘米可贮存约29.84公斤的压缩空气.  相似文献   

11.
间隙排列PV结构兼具遮阳、采光、发电等性能,宜用作建筑顶部采光设施.文中针对广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对4种不同参数的PV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采光性能与发电能力,选出了PV面板安装的最优方案,即PV面板与水平面之间呈60°倾角,以此在保证较高采光能力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发电能力;通过在设计案例中的应用对间隙排列PV结构的采光及发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间隙型PV结构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其下方10 m处地面的平均采光系数为4.9%,年度累计发电能力为61.8 k W·h/m2.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太阳电池的主要原料一一硅的储量十分丰富,随着太阳电池研究的快进程和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其与其相关之系统技术的进展,发电成本已经现快速下降趋势。可以预料,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优点,太阳电池的种类、产量和成本,及太阳电池的应用领域,并对太阳电池的主要家族成员--硅太阳电池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用海浪使压电材料发电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海洋动力技术公司正在研究一种从海洋获取廉价而洁净能源的方法,即把一种压电聚合物置于海浪和海流中,利用海浪和海流产生的压力和应力使压电聚合物发电。压电材料是能把机械力转变成电能的一种材料,当压电材料的分子被挤压或...  相似文献   

15.
多悬臂梁压电振子频率分析及发电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悬臂梁压电振子的发电能力,设计并制作了多悬臂梁压电振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多悬臂梁压电振子的有效工作频率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且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多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进行了压电发电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多悬臂梁压电振子工作的谐振频率范围为56~65 Hz,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相比于单悬臂梁压电振子,多悬臂梁压电振子能有效地拓宽其谐振频带并提高压电发电能力.当多悬臂梁压电振子外接负载为820Ω、工作频率为60 Hz时,多悬臂梁压电发电装置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4.9 mW,产生的能量能够满足网络传感器等低耗能电子产品的供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9,(11):10-50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所谓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法。这种发电方法基本上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每个家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力还可以出售给电力公司。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为例,探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简称PERC)太阳电池代替常规太阳电池,以及不同支架排布对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影响.我们采用比常规太阳电池功率高26%的高效PERC太阳电池及PVsyst模拟对单角度固定式、双角度固定式、单轴东西向跟踪式、单轴南北向跟踪式和双轴跟踪式等不同排布的光伏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结果发现,双轴跟踪式排布系统的年发电量最多,但占地面积也最大,南北向跟踪式排布的单位占地面积发电量比单角度固定式提高了14%.即采用高效PERC电池南北向跟踪式排布比常规电池单角度固定式的系统发电量提高了40%,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专家考察,当前世界造林技术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态林、能源林异军突起在全世界人工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温带的多数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森林的多目的经营,以美国的趋势最为明显.美国把相当大面积的森林划为水源涵养林、国家森林公园及游憩林.象开发较早的美国东北部林区已不再是主要木材生产基地,其造林工作以发挥防护和游憩作用为目的,只是部分兼顾生产用材的要求.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用材林的势头也在下降主要是受环境、交通及市场状况等因素的限制.取代用材林的是与当地群众利益关系更为密切的薪炭林、防护林及混农林业,有时用社会林这个概念来概括.巴西营造能源林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以栽培桉树为主,为炼钢提供木炭.菲律宾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能源林计划,以栽培新银合欢为主,用木材能源发电以减少原油消费.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促进发展》2013,9(5):112-113
<正>(合作方式:技术许可)一、项目概况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速,人们对清洁性能源的需求逐步提高,太阳能电池产业正在以30%的平均年增长率飞速发展。摆在人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制造成本,使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低到与常规  相似文献   

20.
赵春雨 《科技资讯》2013,(28):102-10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比较短缺,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化石能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开发可再生的现代能源,是我国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本文对于太阳能光佚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运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论述了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