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优秀少儿科普作品的成功之处,通过分析国外优秀少儿科普读物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创作语言、构思、阅读对象、出版形式、创作团队综合素质水平等关键环节与因素,总结了少儿科普读物创作中的创新性方法与方向,结合我国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创作的现状和创新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一、科技写作的重要意义 1981年,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章道义同志,在安徽省科普创作年会上讲到美国大学开设科技写作课教育的问题,1982年又再次在上海科技大学的科普创作讲习班上.强调了我国开设科技写作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成立了“理工农医类高等院校科技写作教学协作组(筹)”,仅仅10个月时间,“协作组”由原来的15所发展到94所学校.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规模,但科普图书市场存在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严重失衡、引进版科普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数字时代对科普图书的选题来源、出版流程、传播形式产生了影响。科普图书的发展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做好版权引进的同时,创新科普图书出版形式策略、功能策略、服务策略,做好原创出版工作,以引进带动输出,充分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向数字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方法,考察了1949-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核科普图书出版的总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分析表明,期间出现的3次出版热潮对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图书数量和内容的变化基本客观反映了同期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核能政策;核科普图书出版的起落折射出中国核科普工作的不稳定性,因而未能产生持续的科普效应。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国核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9月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6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李源潮十分关心我国科幻产业,他要求各级科协组织需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创作,宣传表彰先进典型,鼓励发展影视、互联网等科普产业,开创中国科普科幻事业新局面。之后在《中国科协关于推动我国科幻发展的建议报告》中,李源潮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2010,(6):102-102
2010年5月16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祝会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程东红在会上指出,30年来,我国的科普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平台日益扩展,初步形成了研究对象明确、理论需求强劲、理论体系初具脉络、学术交流国际化的科普研究格局。广大科普理论工作者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传播机制、科普监测和评估、科普创作、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建设和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一生致力于科普创作和科普事业,是第1位到达延安的“红色科学家”,被周恩来总理赞誉“高士其代表科普”。回顾了高士其的科普创作生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文艺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和文艺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结合,科学文艺作品应兼顾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要尽力扩大与科学相结合的文艺体裁范围,不同体裁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高士其科普创作思想对当前的科普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中国科普研究所2010年3月20日在北京召开"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论坛",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科普教育、科普场馆等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研讨. 1 科普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该文系统总结了福建省科普创作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进展,分析了科普创作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福建省科普创作理论的传统和优势,并提出科普创作理论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08中国科普报告》11月上旬发布。该报告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编撰出版的第7部科普报告。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普报告》的科普经费年度报告采用中国科技部的统计数据。由于统计是每两年进行一次,相应的,当年的科普经费报告反映的是两年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就是“桥”迷。这个兴趣来自童年的一段往事。他10岁时,南京举行龙舟赛,茅以升很想和小伙伴一起去观看,可是他病了,只好呆在家里。那天,人太多,文德桥意外地被人流压塌了,许多人都掉到了河里。茅以升听了,非常难过,他决心将来学造桥,  相似文献   

12.
<正>三十年来,我从事过许多科普活动,比如科普板报、科普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支农、科普创作等.从六十年代起,我常想:我能做什么?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这个人生性同情弱者,我的雕虫小技是知识,做一个光明使者,用科技知识使人间多一线阳光.目标既定,干是我就欣然前行,这条路一直走到今天.我的切身感受是:科普需要爱心,科普就是奉献.近年来,我的相当一部分科普创作,实际上是科普工作的总结.科普工作为科普创作夯实了基础,科普创作就有了源泉.一、科普创作要有感而发.我的科普创作大都是有感而发的.“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些印象深、体会深、感受深的科普事例,时不时在在我脑海中涌动,于是就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相似文献   

13.
正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1月9日上午,由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国科协举办的"茅以升与中国梦——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王志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强,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科技教  相似文献   

14.
<正>征集作品分类科普文学作品科普影视作品科研成果科普化作品征稿范围省内外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热爱科普创作的社会人士奖项设置三大类作品,各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组织奖若干作品要求作品题材及风格不限,但需为原创,未经出版和发表。参赛作品请以电子文件形式投稿,并注明原创(获得专利的请注明专利号)、作者姓名、联系地址、电话。具体要求为:科普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征集作品分类科普文学作品科普影视作品科研成果科普化作品征稿范围省内外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热爱科普创作的社会人士奖项设置三大类作品,各分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组织奖若干作品要求作品题材及风格不限,但需为原创,未经出版和发表。参赛作品请以电子文件形式投稿,并注明原创(获得专利的请注明专利号)、作者姓名、联系地址、电  相似文献   

16.
戚雁俊 《海峡科学》2012,(3):113-115
基于科普创作之调查问卷方法的案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科普创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逻辑而理性地认知世界、改造世界方面,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是相通的,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幻想的过程,且科普创作对科学研究能够起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促进作用.科普作家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带着浓厚的创作兴趣,掌握一定的科普方法,就能创作出好的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航天科普图书出版形成了一个小的高潮,图书的质量相比过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航天科普图书出版在科普理念、选题定位、内容质量、作者队伍、原创力量、编辑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航天科普图书出版现状、面临的困境及解决之道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外文翻译在医学科普创作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翻译创作的作品已成为医学科普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者就几年来借助英语翻译进行医学科普创作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1992年,英国Nature杂志刊登了卡尔·萨根为纪念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而撰写的讣文,其中提到:“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于同情.”这段话深刻阐释了科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虽无法瞬时生效,却能经日积月累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科普出版目前在中国图书出版业中仅占极小份额,畅销书排行榜也难觅科普图书.出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科普出版阵地坚守十余年,打造了以“哲人石丛书”为代表的科普图书品牌.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综述了航空和航天科普散文创作的历史.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的开始与世界航空航天业的发展相比并不晚,问题是当时没有支持航空航天工业及其科学普及创作的工业基础.航空和航天科普作家试图告诉读者,航空航天是救国的方法之一.但受到读者地域和教育水平限制,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的影响力仍然有限.1949年后,因为进口苏联国防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迅速发展,航空和航天科普散文创作也随之发展.作家认为航空和航天工业是建设现代化的因素之一,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使读者的科学知识也现代化.不过当时航空航天工业有保密性,也不太发达,科普写作多限于基本常识介绍和不成熟的想象.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航空和航天散文创作先于航空航天工业改变.写作更为开放,并介绍世界航空航天的知识.随着读者教育水平提高,形成了不同读者的市场.航空航天科普散文创作的风格也随市场发生了变化.航空航天科普主要读者的市场需要更专业的创作,作家也调整创作以适应市场.因为必须更专业化,文学元素减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