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298.15K,使用Picker混合型流动微热量热器测量了苯十环己烷和苯十四氯化碳体系的摩尔过量焓,与文献值相符在1%以内,说明仪器工作性能良好,测量数据可靠.本工作系统测量了环己酮与环己醇在300.15,303.15,308.15,313.15和323.15K时的摩尔混合热.发现在这些温度下混合热的极大值均位于x≈0.5处,混合热曲线对称.该体系的混合热,先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至308.15K左右又缓慢回升.此外,根据实验数据,利用Redlich和Kister方程,计算了300.15K时两组分的偏摩尔混合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正规溶液的假设下,运用由二元相图提取活度的方法,分别计算了FeO—V2O3和V2O3-SiO2渣系相图在2500K温度下的活度。经加权平均计算,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34%和6.5%.这个精度处于Turkdogan提出的10%-30%的实验误差范围以内,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复杂含钒渣系时的热力学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溴化锂对NH3-H2O-LiBr三元溶液特性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吸收式制冷领域中研究的NH3-H2O-LiBr三元溶液混合工质,采用溶剂化作用模型和电解质NRTL方程,研究了溴化锂(LiBr)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Br初始摩尔分数的升高,水的溶剂化系数m先升高,后略有降低,氨的溶济化系数n始终呈下降趋势,并且在350 K、LiBr的初始摩尔分数大于0.03时m>n,离子溶剂化作用形成的离子簇包含的水分子多于氨分子;溶剂化作用后水的含量高于作用前的,但前后差值随LiBr初始摩尔分数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m 降低,n 升高,离子吸引水分子的能力减弱而吸引氨分子的能力升高;完全电离的溶剂化模型只在LiBr的初始摩尔分数小于0.1时得到较好的结果,在LiBr的初始摩尔分数大于0.1时与部分电离模型产生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在298K时测定了NdCl3在混合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水(DMF-H2O)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稀土氯化盐NdCl3的摩尔电导率,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外推得到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0=300.01S·cm2·mol-1,并讨论了在298K时浓度对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影响.在298K温度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稀土氯化盐Nd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电导率逐渐升高;摩尔电导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用Pitzer-Simonson-aegg热力学模型(PSC模型)和Pitzer模型,结合KCl-H2O,K2SO4-H2O以及KCl-K2SO4-H2O体系水活度和溶解度实验数据,分别计算KC1-H2O体系和K2SO4-H2O体系的溶解度相图,及KCl-K2 SO4-H2O体系在273.15 K,298.15 K,3...  相似文献   

6.
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DMIM]DMP)作为添加剂,加入到传统二元工质对体系H2O+LiBr和H2O+LiCl中形成三元体系,其中LiBr/LiCl与[DMIM]DMP的质量比为3∶1。采用沸点法,测定了H2O+LiBr+[DMIM]DMP和H2O+LiCl+[DMIM]DMP两个三元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质量分数下的饱和蒸气压数据。H2O+LiBr+[DMIM]DMP体系测定的温度范围为298.63~409.67K,质量分数范围为20%~60%;H2O+LiCl+[DMIM]DMP体系的温度范围为300.35~404.17K,质量分数范围为10%~47%。采用Antoine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99%和1.12%。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比重瓶、乌氏黏度计和电导率仪测定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乙醇胺(MEA)和[C4mim][BF4]+N,N-二甲基乙醇胺(DMEA)两种二元混合物在283.15~323.15 K时的密度、黏度和电导率。用Redlich-Kister方程关联并计算了混合体系的过量摩尔体积和黏度偏差。通过电导率的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混合体系的摩尔电导率,证明有机溶剂摩尔含量对混合体系摩尔电导率的贡献符合Walden规则。  相似文献   

8.
在298K时测定了稀土氯化盐DyCl3在混合溶剂(DMF-H2O)中的电导率,利用公式计算了DyCl3的摩尔电导率, 按Kohlrausch经验规则,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DyCl3在混合溶剂中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241.18S·cm2·mol-1,并讨论了298K时浓度对DyCl3在混合溶剂中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碱性矿物质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K20和Na20添加剂按不同比例分别掺人两种煤灰中制成混合灰样,对混合灰样的熔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X衍射图谱得到混合灰样不同温度的矿物组成,并利用三元系统相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混合灰样灰熔点特性曲线与K2O-Al2O3-SiO2和Na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液相线温度曲线相似;在高温下混合灰样的矿物组成与三元系统相图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用差热分析(DTA) 和X 射线衍射(XRD) 的方法则定了EuI2 - KI二元体系在3 ×10 -4Pa 压强下的低压相图,并应用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 ,相图计算) 技术对这一实验相图进行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一组描述该体系液相的热力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了热力学自洽的相图。  相似文献   

11.
部分水深平均二维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天然河流中瞬时源排放近区垂向混合规律,建立了部分水深平均二维计算模型,推导得出瞬时点源垂向均匀混合的纵向距离及垂向部分混合水深的理论表达式,并建立线源排放垂向均匀混合的给 距离及垂向部分混合水深的函数关系,把上述成果引入了部分水深平均二维计算模型,将其应用于长江口段罗丹明示踪剂瞬时源排放浓度场的计算中,计算结果与现场趾监测资料及全场水深平均二维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可看出部分水深平均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证较好,而全水深平均模型的计算值在近排口范围内与实测值相关较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搅拌结构形式的新型旋转热管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旋转热管生物反应器的数值模型,将多重参考系法(MRF)与滑移网格法(SM)相结合,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计算反应器内的速度分布,并对作为搅拌结构的热管蒸发段上桨叶的倾斜角度(α)在0°、15°、30°和45°时的搅拌功率和混合时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搅拌结构中,有热管蒸发段桨叶反应器的轴向形成了3个漩涡区,轴向平均流速相对较高,并且靠近自由液面附近的流速也较大。随着桨叶倾斜角度的增加,反应器液面附近速度减小,搅拌功率减小,混合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准静态方法测定了368.75~423.00 K温度范围内1,6-己二异氰酸酯(HDI)单组分的饱和蒸汽压,以及HDI与癸二酸二辛酯(DOS)在369.81~424.55 K温度范围内的气液相平衡数据。借助Aspen Plu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溶液理论中非随即(局部)双液体(NRTL)模型方程、Wilson模型参数及关联偏差,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拟合得到的温度平均绝对偏差均小于1.55 K。进而计算了二元组分相对挥发度,发现HDI与DOS在0.300~0.900 kPa范围内存在最高共沸现象,共沸物中HDI的摩尔分数为0.105~0.112。因此,在HDI精制分离时,循环溶剂中会携带10%左右的HDI。  相似文献   

14.
在298.15K、尿素的摩尔分数x=O.05的尿素-水混合溶剂中,利用电池:Pt|(1-y)H2-yCO2|CO3(m1),NaGl(m2),CO2(m3),x=O.05的尿素-H2O|AgC|Ag的准确电动势数据,在保持H2-CO2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y=0.2817的条件下,确定了碳酸在这个混合溶剂中的一级解离常数,pK1=5.539,与纯水中碳酸的一级解离常数相比,尿素加入水中使CO2的酸性增大,并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观点讨论了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π2(1 670),η2(1 870)和η2(1 645)属于11 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和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对同位旋二重态K(1 D2)的质量给予讨论,二者的结果符合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D2)与K(3 D2)间的混合角约为零度.而后,通过3 P0衰变模型计算K2(1 770)和K2(1 820)的部分衰变信息并与PDG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建议目前实验上提供的衰变信息还不足以确定二者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多元有机混合液体的非线性声参量所满足的混合定则 ,在组成混合液体非线性声参量、摩尔分数、内表面积、自由程参量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计算出混合液体的非线性声参量。实验测量结果与混合定则给出的理论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活性污泥、消化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液液射流搅拌装置对这两种污泥在搅拌槽内混合效果。同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 15.0模拟了在入射压力为226043Pa工况下,射流搅拌装置的工作性能。该入射压力下,液液喷嘴泵送活性污泥时入射流量314.57 m3?h-1,入射速度为3.37 m?s-1,消化污泥入射流量为312.05 m3?h-1,入射速度为3.20 m?s-1。模拟结果表明在液液喷嘴内部搅拌混合效果不受流体性质的影响,均得到很好的搅拌混合。但在搅拌槽内活性污泥的搅拌混合效果明显优于消化污泥,搅拌槽内活性污泥流速方差加权平均值?为144.24,死区的体积分数 为13.33%,平均流速为0.1082m?s-1,消化污泥在搅拌槽内的平均流速为0.0318 m?s-1。  相似文献   

18.
太钢煤气混合流量配比和热值串级调节DCS控制系统,采用混合煤气流量比值与计算热值相结合的调节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混合煤气压力,热值的稳定,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调节原理,控制方法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堆底流道结构的作用之一是使径向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堆芯出口冷却剂得到足够的热混合。在相似模型上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对应HTR-10正常运行时的冷热气进口流量比为1:0.746情况下,堆底流道结构能使冷却剂的温度混合程度和均匀程度分别达94%和98.4%以上,再流过热气导管后,即到达热交换器之前,这两个值分别达到98%和99.6%。在稍作简化的模型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进口流量比对流道的热混合性能影响不大,在进口热冷流量比为0.5~2范围内所得到的温度混合程度在流量比为1时有最大值并在两侧显示出一定对称性的分布,其值在91%~9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