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中为了优化空调系统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性能系数(COP),制定了一个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非单调(nonmonotonically)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变化的COP与散热压力有关;对应于最高COP值存在一个最佳的散热压力。最优值散热压力主要依赖于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和所选压缩机的性能。基于周期模拟,可以得出在适当参数下的最佳高压压力的相关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带经济器的涡旋压缩机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带经济器的涡旋压缩机制冷循环,从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出发,结合制冷系统的部件特点建立了带经济器的涡旋压缩机制冷循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辅助回路使用热力膨胀阀系统的各种情况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最合理的开孔位置在吸气腔刚刚闭合处,此时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系统在低温工况时的实际制热性能,同时较好兼顾系统的经济性。开孔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于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影响并不明显,但系统在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将有明显变化。该研究对于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的准二级系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CO2制冷循环各个部件的稳态仿真模型,对6种不同的跨临界CO2制冷循环进行了稳态仿真,衡量了吸气回热、回收膨胀功以及二级压缩等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压缩并回收膨胀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只采用两级压缩而不回收膨胀功,对系统的性能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单级压缩时如果系统中带有膨胀机,采用吸气热交换器可以提高制冷量,但对性能系数(COP)值的影响不大;单级压缩不回收膨胀功时,采用吸气热交换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制冷量和COP。  相似文献   

4.
根据跨临界制冷循环中二氧化碳在毛细管内流动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毛细管划分为超临界气体区、液体区和两相区。针对各分区建立均相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管内的流动主要是超临界气体区和液体区的流动,两相区的长度短,而且两相区中制冷剂的干度增加快;随着入口温度的升高,超临界气相区长度逐渐增加,而液相区长度缩短,直至接近于0 m,而两相区的长度虽然有一个先增加后缩短的变化过程,但变化幅度小,几乎不变;当其他参数固定时,毛细管总长度随入口压力成比例增长,而与入口温度成反比例增长;此外,当内径或质量流量改变时,毛细管长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PC机,采用QBASIC语言和Cleland制冷剂热力性质数学模型,探讨了国产12.5系列双级制冷压缩机应匹配的电机功率。结果表明,在许多实际工作中,目前产品实际匹配的电机功率偏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有关规律,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苗清悬 《科技信息》2013,(35):64-66
有机朗肯循环是一种有效回收低品位热源的方法。如果把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膨胀机直接和压缩机连接起来,驱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一方面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另一方面可扩大应用范围。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有机朗肯-蒸汽压缩机制冷系统的膨胀压缩机模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二氧化碳螺杆式压缩机压缩过程分解与合成,提出了一种利用流程模拟软件模拟计算此过程的方案.经严格模拟计算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当压缩机出口压力为0.420 MPa、温度为85.60℃时,最低脱盐水的喷入量为1 192.929 kg/hr.  相似文献   

8.
基于SINDA/FLUINT平台建立了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分布参数模型,并对系统稳态过程、开机及制取热水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得到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沿程分布特征和实时运行规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模型计算误差为10%左右。仿真模型可用于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气冷器等关键部件设计,以及系统超临界运行的控制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系统循环的制冷剂流量比、中间压力、系统制冷量及制冷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带经济器的斜盘式压缩机制冷循环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带经济器的斜盘式压缩机制冷循环的节能效果明显,并且还可适当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带节能器的螺杆制冷循环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得到整个压缩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给出了该循环的(火用)分析法;阐明了循环(火用)效率提高的本质;指出了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性的途径,本文可供设计和设备改造时参考使用.对实例的(火用)分析表明,该循环的能量利用经济性明显提高,其(火用)效率(或制冷系数)较相应的不带节能器的循环高20%以上.在相同工质、相同工况的条件下,本文的计算结果与文献提供的实测数据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CO2跨临界制冷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单级膨胀机循环与4种不带膨胀机的两级压缩循环的数学 模型,并进行了性能计算.结果显示,当膨胀机的效率达到60%时,在给定的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蒸发温度范 围内(低于-10 ℃时除外),单级膨胀机循环的性能系数高于两级压缩循环的性能系数.当蒸发温度低于-10℃ 时,带中冷器的两级循环的性能占优势.另外,4种两级压缩循环的排气温度都低于单级膨胀机循环的排气温度.  相似文献   

12.
CO2跨临界循环双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需要利用膨胀机回收功以提高循环效率.在单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缸滚动活塞膨胀机,分析了进气控制结构,进气管中余隙容积的存在会损失一部分膨胀功;分析了两缸内工作腔的吸气、膨胀、排气过程;在一定工况下,设计了双缸并联滚动活塞膨胀机;根据设计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运动分析和受力计算上下两缸的活塞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活塞上的气体力是平衡的,只需要平衡惯性力矩即可。  相似文献   

13.
CO_2跨临界循环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突出引起人们对CO2作为制冷剂的更多关注.CO2跨临界循环需利用双级压缩技术提高循环效率,因此对核心部件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分析了双级压缩机工作腔内的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和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定工况下的CO2跨临界循环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根据设计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并以此为指导,在摩擦严重的部位进行结构特殊化处理,如在滑板端部增加密封柱,以减小摩擦和泄漏,提高压缩机效率.  相似文献   

14.
The renewable energy will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orld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future. Geothermal energy is immense with 5000 EJ/yr of technical potential; however, its utilization has been limited to areas with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Geothermal heat pumps (GHPs) are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applications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world with annual increases of 10% and much faster in China. Its main advantage is that it uses normal ground or groundwater temperatures (between about 5 and 30℃), which are available in al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nd make geothermal more attractive and practicable. With high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up to 6, GHPs make efficiency of primary energy more than 240% with assumed a 40%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efficiency, which means energy savings and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is paper geothermal and GHP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energy savings and CO2 emission reduction by GHPs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R134a循环系统和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C02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及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冷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依据。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R134a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制冷循环效能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系统循环的主要参数,如排气出口压力、回气过热、蒸发器温度和COP的表现,旨在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化肥尿素 CO2 压缩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的建立过程 ,为化肥的优化操作、避免事故发生、提高操作工的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带回热器和不带回热器的CO2跨临界单级压缩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性能测试。理论分析表明,与不带回热器循环相比,相同蒸发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4.55%;相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带回热器循环平均性能提高约5.23%。实验测试表明,带回热器循环制热量和制冷量分别平均提高约3.33%和5.35%,制热和制冷性能系数分别提高约11.36%和14.29%。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系统中影响最优排气压力的主要因素,以跨临界CO2热泵机组为平台,在焓差室中进行了制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蒸发压力和气冷器出口温度随排气压力的上升而下降,过热度随排气压力的上升而上升,制热量与制热能效比随排气压力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且存在一个最优值。综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系统的最优排气压力随着环境温度、进水温度、出水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进水温度(环境水温)没有剧烈变动的条件下,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环境温度及出水温度为自变量的预测最优排气压力的实验关联式。实验对比证明,系统运行在预测最优排气压力时,制热能效比与实验最优值的偏差小于1.3%,说明以环境温度及出水温度为自变量的预测最优排气压力的方法是值得同行参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R290/CO2自然工质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高循环效率和保证循环的安全运行。应尽可能地升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和减少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可以看出R290/CO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CO2跨临界热泵双级加热热水系统运行参数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单级加热与双级加热两种形式的CO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并对CO2跨临界循环热泵双级加热热水系统进行了运行参数的分析、发现双级加热系统有不同于单级加热系统的规律,前者更为灵活,通过增加预热器,还可适当地提高能效比,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椐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热水循环系统和运行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