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一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4)
本文主要论述张竹坡的《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所包含的小说鉴赏理论思想:(一)鉴赏的任务: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二)鉴赏者应具备的条件:会看,会理解作者的苦心,深谙笔墨耕耘之苦辛,会从艺术上领会,理解作品;(三)鉴赏的过程:想象、体验与再创造:(四)鉴赏的结果:娱我。张竹坡在上述四个方面对中国小说鉴赏理论有了新的认识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张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2,(2):75-80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近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乡下人进城"现象,在古典小说原有写作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主题的扩展,增加了对"乡下人进城"后文化价值体系崩塌和心灵迷失堕落过程的记叙,揭露都市文化的畸形与病态,并为"乡下人进城"这一行为赋予城乡文明冲突的内涵,开创了近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叙事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通过细化《劳动法》相关条款、变行政处罚为劳动者收益,改变了劳资双方的博弈支付,提高了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新法有助于我国加工贸易破解不良循环,通过构建稳定用工制度进行沿价值链升级。但过度规制条款与劳动者对新法的滥用给企业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4.
傅明根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6):77-81
新时期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之一就是引发了千千万万“乡下人进城”,也使得乡下人“进城”成为围绕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一个跨时代话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陈奂生上城》和21世纪初的网络短片《顺利进城》的文本比较,试图跨越三十年的时空界限,来呈现、观照和反思这三十年来,前后两代“乡下人”/农民工“进城”形象的些许变迁和变异。 相似文献
5.
文震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2):111-114
为科技创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介绍了纽约、上海、深圳等国内外先进城市图书馆的科技创新服务实践,指出东莞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紧迫性,并提出了东莞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唐太宗游地府和三打白骨精说起——论《西游记》中的生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游记》中的生死,推动着《西游记》故事的延承发展,同时反映着在佛教道教影响下,中国民间渊远流长、丰富复杂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深深地体现着世俗的,然而伟大的人性之美。认识《西游记》中的生死,对认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在"十二五"已经起步的第一年,本文特就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问题、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僵尸新娘》作为新兴动画形式蕴含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功能、审美功能以及艺术功能,传达出了这种动画形式的深刻寓意,具有发人深思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在小说《袋鼠》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认为大自然是美的象征,它以自然神力昭示着人类的心灵和理想,确认和张扬着主体价值。书中对自然展开书写、对自然之子进行刻画、对黑暗之神深入阐述,认为自然是人存在的根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该尊敬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生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徐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6):115-118
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心把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东莞大学,作为东莞理工学院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此而不懈努力,要以多样化大众教育、创新精神发展东莞理工学院,规划好东莞理工学院发展的蓝图,真正实现以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东莞理工学院成为东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龙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保证。 相似文献
11.
12.
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力图从"制度-美学"、"文本-美学"和"比较-美学"等方面努力建构起规模宏大的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无疑是当前茅盾文学奖研究领域中的一部视野宏阔、理论丰厚、富有创见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文化选择——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婚姻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4):61-64
莎士比亚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支持男女一见钟情,肯定爱情美好。莎士比亚没有盲从于文艺复兴初期过分放纵欲望、"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的潮流,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选择,剔除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品中过分粗俗、纵欲、不道德的成分,肯定男女追求爱情幸福权利的同时,批判地接受了基督教文化中的道德约束——节制与忠贞。这种独特的文化选择彰显了莎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夏世龙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9-42
莫言的小说里总有一个个时代的印记。“计划生育”就是印在小说《爆炸》和《蛙》上的时代标签。《爆炸》是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自我”记录,《蛙》是对几个时代人文精神状况的深沉拷问。从《爆炸》到《蛙》,是从个体事件到社会事件,从个人存在到时代风貌的深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吴静瑾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72-75
《清嘉录》是清朝嘉、道年间由苏州吴县顾禄撰写的地方岁时记,它从岁时这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江南日益成熟的城市民俗。从大体上讲,城市民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完全由城市所独立形成的民俗;二是由由乡村民俗演变而成的城市民俗。在《清嘉录》中,前者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娱乐休闲和服务业、岁时礼俗等方面,后者则更多地渗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起居中。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坛崛起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笔下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两部作品分别对"门当户对"的世俗爱情观念予以颠覆,刷新了陈腐的爱情观,体现了新的触及灵魂的爱情理念,推动了英国文学中爱情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贝奥武甫》和《阔布兰德》分别是日耳曼系民族和哈萨克族英雄史诗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平行比较研究的视角,还是关注女性形象的视角,都是—个比较新的话题.经过对比,不论是在坚毅赛过须眉主题下,还是在温情消解暴戾主题下关照,女性都是英雄史诗暴力嗜血语境中一股清新的力量.虽然这些女性生存于差异很大的古日耳曼海洋文化和古哈萨克草原文化背景之下,但作为英雄史诗男性主导话语权时代英雄们雄伟身躯旁的柔弱女子,她们都摆脱不了第二性、被奴役、被损害、被忽视的地位.两性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话语权等的平等只有等到女性经济自主能力与男性对等之后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这一过程也许还在路上. 相似文献
18.
陈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9.
秦海燕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2):23-27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周雪琴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1):17-18
《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作品。文章从对意象的分析入手,即感性上认识、理性上把握,考察抒情主人公“我”的态度,顾及作者全人,探寻《秋夜》深刻的意蕴,寻求解读《野草》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