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证实冬种黑麦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同时,研究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活性提高了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了92.6%;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数量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了44%.这些生物性状的改善,对提高地力和后作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土壤容质量下降9.4%,而对照区仅下降4.0%;冬种黑麦草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6%,而对照区降低了14%;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N,全P和有效N,有效P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6%,32%,67%和33%,而对照区下降了13%,4%,20%和13%;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K和有效K质量分数提高了14%和78%,对照区也提高了10%和10%;种草区虽然土壤养分的增加与施肥有关,但有效N和K的增加显然还受到根际效应的影响,其证据是:在种草区,尽管土壤中的N通过收获黑麦草产生了较大的净输出(28.0g/m2),但土壤N含量仍然有不寻常的增加,说明可能存在着不明N源.2种养分有效含量的增幅比全量的增幅更大.从收获的黑麦草中发现土壤有N的净输出,可能是由于冬种黑麦草有不明来源的N素积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冬种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种黑麦草使土壤容质量下降9.4%,而对照区仅下降4.0%,冬种黑麦草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提高了66%,而对照区降低了14%,冬种黑麦草使土壤垢全N,全P和有效N,有效P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6%,32%,67%和33%,而对照区下降了13%,4%,20%和13%,冬种黑麦草使土壤的全K和有效K质量分数提高了14%和78%,对照区也提高了10%和  相似文献   

4.
关于冬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使后作水稻增产的机理,以往的研究着重于冬种黑麦草对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方面。本研究旨在证明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存在促水稻生长活性物质的的假设。实验结果表明,黑麦草根茬腐解液可显著地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的根、苗和植株的干物质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9%,42.6%和42.3%。腐解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腐解液的有机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发现了4个具促水稻生长活性的洗脱组分。由此可以推断,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确实存在能刺激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水田冬种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对后作水稻的作用机理,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接种和不接种南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条件下黑麦草品种樱早生和早生丰的生长发育和氮素营养.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微生物参与并促进了黑麦草的物质生产过程,证明了在冬闲水田栽培黑麦草使后作水稻增产的现象与黑麦草的根际活性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冬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使后作水稻增产的机理,以往的研究着重于冬种黑麦草对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方面。本研究旨在证明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存在促水稻生长活性物质的的假设。实验结果表明,黑麦草根茬腐解液可显著地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的根、苗和植株的干物质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9%,42.6%和42.3%。腐解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腐解液的有机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发现了4个具促水稻生长活性的洗脱组分。由此可以推断,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确实存在能刺激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关于冬种黑麦草(Lolium multiflroum Lam.)使后作水稻增产的机理,以往的研究着重于冬种黑麦草对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方面.本研究旨在证明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存在促水稻生长活性物质的的假设.实验结果表明,黑麦草根茬腐解液可显著地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水稻的根、苗和植株的干物质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9%,42.6%和42.3%.腐解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腐解液的有机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发现了4个具促水稻生长活性的洗脱组分.由此可以推断,黑麦草根茬腐解物中确实存在能刺激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水田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的作用机理。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接种和不接种南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条件下黑麦草品种樱早生和早生丰的生长发育和氮素营养。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微生物参与并促进了黑麦草的物质生产过程。证明了在冬闲水田栽培黑麦草使后作水稻增产的现象与黑麦草的根限活性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9.
冬种绿肥对水稻黄泥田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讨论了冬种绿肥对黄泥田中脲酶活性的影响,冬种绿肥对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及脲酸活性与土壤农化性状的关系,得出结果表明,冬种绿肥能提高脲活性及其它土壤农化性状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黑麦草菌根际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田冬种意大利黑麦草AM形成的规律、稻田中AMF密度变化以及土壤因子对意大利黑麦草AM形成的影响,进而探讨AM对意大利黑麦草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翻耕不施肥、不翻耕施肥和不翻耕不施肥处理的意大利黑麦草总感染率上升幅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②土壤中AMF孢子密度随着意大利黑麦草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感染率的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二者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意大利黑麦草根系AM的感染率与土壤pH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水解N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AMF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水解N质量分数、全P质量分数和速效P质量分数显著负相关的(p<005);④意大利黑麦草产量与AM感染率(p>005)和AMF孢子密度(p<005)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际VA菌根的形成规律和营养环境条件(含水量、pH值、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系中普遍存在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的感染,但AMF对意大利黑麦草的感染不存在地带性特征。除菌丝感染外,还发现有大量的丛枝状结构和泡囊状结构。AM总感染率、菌丝感染率、丛枝感染率以及泡囊感染率都与土壤全P、速效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地区黑麦草根际土壤中含有的AMF孢子数量存在差异,AMF孢子总数与AM丛枝感染率、AM泡囊感染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AMF孢子总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水解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性状、地域以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了不同地方AMF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水田管理和科学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膜栽培棉花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微量生物性状,使土壤增温保墒,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使总菌数增加,尤其是细菌数量的增加最为明显;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及腐殖的形成和积累;覆膜棉花的生长发育加快,从土壤吸收养分的数量大大地增加,产量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麻秸秆及有机肥对滨海盐土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滨海盐土质量,通过黄麻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盐土的改良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秸秆与有机肥配施分别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 600 kg/hm2秸秆施用量分别与有机肥施用量为2 400、3 600 kg/hm2配施时对土壤生物性质改良效应较为明显,土壤脲酶分别比对照增加53%和98%、蔗糖酶增加700%和825%、过氧化氢酶增加49%和65%、磷酸酶增加99%和161%、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8、9.5倍,其中,真菌增幅较大,两种方式下分别增加55.1、90.8倍。说明秸秆与有机肥配施能明显提高滨海盐土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学活性,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上分别铺设两种废弃物载体植生带(棉布-纱布,报纸-纱布)建植黑麦草,研究了盐胁迫对废弃物载体植生带建植黑麦草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黑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下降,3种保护酶的活性增加,MDA含量增加.同-盐浓度下,废弃物载体植生带建植黑麦草生物量均高于直接播种建植的对照处理,保护酶的活性、MDA含量均低于对照.当盐质量分数为0.5%和0.8%时,棉布-纱布植生建坪的POD、SOD活性与对照的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当盐质量分数为0.8%时,棉布-纱布、报纸-纱布植生带中黑麦草叶片中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80.76%和84.95%,差异显著(P〈0.05).在高盐浓度下,叶绿素含量出现了较明显的增加,但植生建坪的叶绿素含量均不及对照,当盐质量浓度为O.8%时,2种不同废弃物载体植生建坪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O.05).在高盐浓度下,植生建坪的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综合上述结果,废弃物载体植生带建坪可以减轻盐胁迫对草坪植物带来的伤害,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际VA菌根的形成规律和营养环境条件(含水量、pH值、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不同地区意大利黑麦草根系中普遍存在AMF(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的感染,但AMF对意大利黑麦草的感染不存在地带性特征。除菌丝感染外,还发现有大量的丛枝状结构和泡囊状结构。AM总感染率、菌丝感染率、丛枝感染率以及泡囊感染率都与土壤全P、速效P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地区黑麦草根际土壤中含有的AMF孢子数量存在差异,AMF孢子总数与AM丛枝感染率、AM泡囊感染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AMF孢子总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水解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P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理化性状、地域以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了不同地方AMF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水田管理和科学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按照生态系统组成特征,在流动沙地人工构建了集防风固沙、局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3 大功能于一体的模块沙障。为掌握模块沙障对局部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程度,测定了土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研究设置了5 年后的模块沙障内部及其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沙障内部土壤3 大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91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比对照样地高1.33 倍、1.76 倍和2.83 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47 倍和67.64%;模块沙障覆盖下0~1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22 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增加0.83 倍、0.87 倍和2.14 倍,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01 倍和29.41%。此外,模块沙障及其内部填充基质能够通过降雨淋溶、填充基质扩散等作用有效的改善沙障迎风侧或背风侧70 cm 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实现了“肥岛作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吡咯喹啉醌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辣椒研究不同吡咯喹啉醌施用浓度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活性及辣椒生长(植物学性状、产质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吡咯喹啉醌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及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或无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辣椒的生长,增加辣椒果实单果重和单株重,提高辣椒根系活力,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根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增加优于喷施处理,而喷施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质量的提高优于灌根处理.在辣椒实际生产中,灌根和喷施配合施用500 nmol·L~(-1)吡咯喹啉醌,能改善土壤和促进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钴(Co)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黑麦草作为供试植物,采用Biolog技术测定了钴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并测试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低浓度钴处理(20mg/kg和100 mg/kg)促进了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培养40 d后根际微生物的Biolog板每孔平均颜色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1 000 mg/kg)处理组(P0.05),高浓度钴处理对根际微生物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钴处理组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规律表明,低浓度钴处理(20 mg/kg和100 mg/kg)能够提高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种群的系统稳定性.碳源利用结果表明,L-丝氨酸、β-甲基-D-葡萄糖苷、D-甘露醇等19种碳源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黑松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龄和生长代数的林地根际与林间土壤微生物及其主要几种生理类群的数量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松林地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②随着树龄的增加,除氨化细菌外,林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③头栽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及各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和磷细菌)都不同程度高于连栽林地,平均数量分别约是连栽林地的1.43倍、1.08倍、1.18倍及(1.37倍、1.94倍、1.45倍、1.31倍和1.24倍),但真菌平均数量(1.33×10^6个/g土)比连栽林地(1.48×10^6个/g土)的低11.3%.④除放线菌R/S值小于1.0外,土壤其余2大类和各生理类群的R/S值均在1.0以上,其中硝化细菌的R/S值最小,固氮菌的R/S值最高.⑤连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分别下降9.42%、14.3%、19.9%、14.7%、20.4%及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