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地区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粉产量、孢粉保存和孢粉鉴定等.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132种,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酒泉西部盆地新第三系白杨河组富含油气,油源问题至今未解决。普遍认为新第三系不能生油,生油层为下白垩统。作者从蒸发环境生油的观点出发,认为白杨河组不仅是含油层系,也可能是生油层系。这一认识,已为原油孢粉分析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埋古潜山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凹陷钻探的两口科学探索井均在古生界潜山发现天然气流,其中科A2井经测试获日产天然气40.2×10~4m~3,揭示了渤海海域目前埋深最大、温度最高的古潜山天然气藏。根据渤中凹陷渤中21~22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和实际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对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控制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潜山圈闭面积大,且具有完整背斜形态;深层沙四段—东三段发育大量优质高成熟烃源岩,油气源充足;古潜山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裂缝,储层物性较好;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好,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晚期持续充注成藏的特点。该古潜山气藏的发现,不仅是渤中凹陷深埋古潜山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埋古潜山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和勘探工程技术进步的重大成果,能够推动渤海海域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凹中深埋古潜山的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4.
古潜山储层岩性组成和储集空间十分复杂,储层类别的划分具有很强的模糊性,且测井资料对储层的反映往往具有多解性、模糊性。通过对测井、岩芯和试油试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古潜山储层的模糊评判方法,即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储层类别并建立评价标准,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古潜山储层进行精细的综合评价。举出了在辽河西洼曙103块和华北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古潜山储层的评价实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古潜山划分为4类储层并总结了各类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各类储层的测井评价标准。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多口井的古潜山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岩心、试油、试采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古潜山储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安徽当涂新桥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第四纪孢粉丰富。可分成为五个孢粉带: 带一,松—冷杉—云杉—栎孢粉带,为较湿冷气候—晚更新世末期; 带二,松—栎—水龙骨科孢粉带,湿暖、湿润气候—前北方期—北方期; 带三,松—铁杉—枫香孢粉带,为热、湿气候—大西洋期; 带四,分为两个亚孢粉带:(1)松—栎—环纹藻孢粉亚带;(2)松—栎—蒿—藜孢粉亚带,为稍温湿—温干气候—亚北方期; 带五,松—栎—禾本科孢粉带,反映温暖,湿润气候—亚大西洋期。  相似文献   

6.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六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分析,揭示了本区全新世沉积的六个孢粉组合,它们自下而上分别为:(1)松属、栎属、禾本科孢粉组合;(2)栎属、松属、禾本科孢粉组合;(3)青刚栎属、栲属、栎属、藜科孢粉组合;(4)松属、栎属、禾本科、藜科孢粉组合;(5)栎属、青刚栎属、栲属,禾本科孢粉组合(6)栎属、禾本科、水龙骨科孢粉组合。这六个孢粉组合反映了本地区全新世时期存在着六个古植被演变阶段和相应的六次气候波动,为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六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分析,揭示了本区全新世沉积的六个孢粉组合,它们自下而上分别为:(1)松属、栎属、禾本科孢粉组合;(2)栎属、松属、禾本科孢粉组合;(3)青刚栎属、栲属、栎属、藜科孢粉组合;(4)松属、栎属、禾本科、藜科孢粉组合;(5)栎属、青刚栎属、栲属,禾本科孢粉组合(6)栎属、禾本科、水龙骨科孢粉组合.这六个孢粉组合反映了本地区全新世时期存在着六个古植被演变阶段和相应的六次气候波动,为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孢粉计算机辅助分析的第一部分,先将各种属孢粉的特征存入数据库中,并将其特征以代码表示,待鉴定孢粉的特征代码逐个与其对比,附合者记数为1并乘以相应的权,不附合者记数为零,将这些数累加得出每种孢粉与待鉴定孢粉的相似指数,指数最大者即为待鉴定孢粉的属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段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对奥陶系古潜山顶面进行了精细标定、解释、属性分析及古地貌恢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奥陶系古潜山古水系较为发育,下奥陶统古潜山暴露地表的时间较长(近45 Ma),喀斯特斜坡带风化壳储层发育,且受古构造和古水系发育控制.  相似文献   

10.
CBG7-5井古潜山油气藏裂缝十分发育,钻进过程多次发生漏失,漏失量大、时间长,堵漏难度大,经堵漏后地层承压能力仍然很低且无法测量具体承压能力数据,固井时由于水泥浆液柱压力高于钻井液液柱压力,导致固井施工中严重漏失。针对古潜山油气藏裂缝特征分析了裂缝型油气藏漏失机理,摸索出符合防漏的水泥浆体系,探讨了古潜山裂缝型油气藏针对性防漏固井工艺,并在CBG7-5井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为古潜山裂缝性油气藏防漏技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钻孔的79个沉积物样品中孢粉定量统计分析,在34个样品中发现丰富的孢粉,共统计孢粉5 757粒,鉴定为83个属种,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组合带Ⅰ(66.00~70.80 m):PinusQuercus-Artemisia-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Ⅱ(51.34~54.44 m):Chenopodiaceae-Cyperus-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Ⅲ(48.85~51.34 m):Pinus-Quercus孢粉带,组合带Ⅳ(34.11~39.60 m):Pinus-Quercus-Polypodiaceae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Ⅴ(20.56~34.11m):Picea-Pinus-Chenopodiaceae孢粉带,组合带Ⅵ(15.65~20.56m):Pinus-Chenopodiaceae-Artemisia-Typha孢粉带,组合带Ⅶ(10.72~15.65 m):Pinus—Artemisia—Quercus孢粉带。孢粉组合带特征呈现喜冷和喜暖的植物群落的相互演替,反映了莱州湾西部沿海地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冷暖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区:1.松(Pinus)——栎(Quercus)——草本花粉组合区,2.松(Pinus)——栎(Quercus)孢粉组合区,3.柏(Cupressaceae)——松(Pinus)——禾本科(Gramineae)——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4.蕨属(Pteridium)——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5.栲(Castanopsis)——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区。通过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可分为A、B二层,B层为柏(Cupressaceae)——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禾本科(Gramineae)组合,反映冷凉干燥气候,为上更新世晚期沉积,当时海面大幅度下降,东诲大陆架大部分成陆。A层为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反映陆缘植被和目前相似,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鲁西地区二叠系内部划分和煤层对比问题,笔者先后对鲁西诸煤田二叠系进行了大量的孢粉分析工作,采集处理300多块样品,经系统研究,建立了本区二叠纪的4个孢粉组合,本文重点讨论早二叠世早、中期的两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Thymospora thiessenii-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Densosprites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sporites组合。根据所建立的各孢粉组合特征并与华北各地二叠纪孢粉组合广泛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南平4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得出了该区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表土孢粉组合中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主要为马尾松,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表现出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的显著特点.研究区内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但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土孢粉组合中有很多喜钙性、旱生性、石生性植物,对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齐昆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4):5914-5916,5925
中部构造带是海塔盆地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塔南凹陷更是中部断陷带中勘探程度最高和油气产量最高的凹陷之一.随着海塔盆地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塔南凹陷古潜山勘探也获得工业突破,展示出较好的勘探前景.作为重要的储量接替区,有必要对古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塔南凹陷古潜山油源条件、储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系统的分析,总...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剖面孢粉数据准确恢复古植被类型时,存在较大的地方性差异,本文选取岐山、西峰、耀县、秦安、定西、宝鸡等不同位置、不同地貌类型的几个剖面全新世孢粉资料,利用孢粉百分含量与浓度数据,通过对比统计,得出剖面孢粉组合的地方分异性特征.建议为准确恢复古植被类型,应依据本剖面的孢粉资料分析结果,并考虑大的气候背景条件和具体地点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等小环境因素决定的地域性规律,来修正古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重点探井——征1井早侏罗世孢粉化石.认为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划分为两个:产于八道湾组的Cyathidites-Cycadopites孢粉组合和产于三工河组的Cyathidites-Classopollis孢粉组合.通过研究孢粉组分和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早侏罗世植被主要由草本的真蕨植物和乔木、灌木的松柏类及银杏、苏铁类等组成,所反映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18.
笔者到庐山对一些有争议的堆积物进行了实地观察研究和室内孢粉分析工作,结果:1、姑塘“鄱阳期冰碛层”绛色泥砾、孢粉组合为Keteleeria—Pinus—larix—Tilia属于暖温带针阔叶林。2、长岭头“庐山期冰碛层”孢粉组合为larix—Pinus—Tsuga—Juglans,属于湿热的亚热带针阔叶林。从“冰碛层”的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属于温暖甚至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三道岭煤矿和艾丁湖煤矿西山窑组及八道湾组的孢子花粉,计有63属,80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三道岭西山窑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而艾丁湖八道湾组的孢粉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两个孢粉组合的报道,为该盆地的石油勘探提供了重要生物化石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石羊河流域空气传播孢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风长距离搬运的孢粉对干旱区尾闾型湖泊沉积物孢粉谱的贡献率,对干旱区典型的小流域--石羊河流域空气中的孢粉进行了分析.石羊河流域云杉树盛花期时,3个样点8个空气样孢粉分析显示,空气样孢粉组合与取样点植被状况大致相当,孢粉组合的空间变化基本上受现代植被分布状况控制,影响空气样孢粉谱和孢粉浓度的因素主要是取样时间和地点.在一定的范围内,干旱区风搬运孢粉的能力很强,可大量地搬运孢粉;但风长距离搬运孢粉的能力有限,超过一定距离,风搬运的孢粉数量还是很小的,风搬运的流域上游森林带的孢粉对中下游地区空气样孢粉谱的贡献率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