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挥区域军民融合优势,优化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科技兴军视角出发,分析了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意义,以长株潭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鲁豫 《科技潮》2003,(12):56-56
北京市海淀区以科技智力资源密集而闻名于世,区域内云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0多个科研院所,联想、方正等9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精英荟萃。科技优势为海淀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支持。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海淀区而言构建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海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就是要构建有利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体制、机制、人才、环境、政府…  相似文献   

5.
大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球化经济中国际竞争的加强,全球许多区域企业和产生成功集群的出现,区域块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本文从区域创体系的相关概念入手,结合大连实际,重点分析了大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与深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大连区域创新体系未来发展的思考.对于强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连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结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建设特色区域创新体系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的学科群与产业群融合促进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良性互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敔 《科技潮》2005,(2):63-63
近年来,昌平区结合“科教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和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依托,培育以科技开发区为龙头、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经济创新体系。经过4年的努力,昌平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了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格局的形成,推动了昌平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强化功能要素支撑、完善创新环境建设等举措,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在总结凝练新加坡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基础和优势,提出了构建广东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去年11月初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坛”会上,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间签订的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议,它提出了两省一市将实行科技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等协作任务,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加强 《科技与经济》2002,15(1):1-4,14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探讨建立符合科技持续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论文还分析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单元的运作方式,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又向市场反馈,辐射和渗透的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体现前瞻性,先导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李峰 《科技信息》2012,(34):46+48-46,48
唐山市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要达到其建设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区域科技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唐山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差距,提出了构建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政策环境体系、科研投入体系组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05,(5):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创新能力不仅被公认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和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保证,而且还是衡量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纷纷把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建设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俸系,已成为安徽实现加快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要的创新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创新体系的五个建设重点中的三个,即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继续大力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以更加有效地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生产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制定有利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技术创新政策,将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既有利于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也有助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区域分化和发展不平衡的弊端,对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技》2007,(11):26-26
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安吉县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甘肃”是“中国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建立健全高效的“甘肃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是实现“创新型甘肃”建设目标的重要标志和根本途径.要建立健全高效的甘肃区域创新体系,需要加快推进“15564”工程,即坚持一条主线,建设五个体系、五大平台、六大产业创新链和四个高新产业集聚区.推进“15564”工程建设,要科学选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模式,正确选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莎莎 《科技信息》2009,(29):18-18
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顺德多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之以恒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的建设,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顺德区政府每年安排区财政总支出的3%作为科技经费,积极推动科技创新.2008年顺德区出台了<顺德区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水平,发展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9.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区域创新体系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竞争机制的重要创新,是我国未来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主导战略,是推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的有效途径。深圳的成功实践证明,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必须要夯实。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等各类创新示范区。基本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成为所在地方和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示范效应日趋明显,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及领域专家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