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rown & Gilman考察了数种欧洲语言的第二人称代词,提出第二人称代词的选用取决于两个语义关系:权势和同聚关系.权势关系是双方在一种不同等的关系下进行言语交际,而同聚关系是对等的,与亲密、平等相联系.Brown & Ford通过对美国英语中称名道姓的社会规约的研究,提出了对等称呼语模式和非对等称呼语模式.重点描述了英语和汉语的称呼语,并用权势和同聚关系理论分析了英语和汉语的对等称呼语与非对等称呼语模式,得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2.
群体称呼语是个体在面向作为交际主体的群体时所使用的称呼语,群体称呼语的选择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受话群体自身的特征,二是受话群体与说话人的关系。由于受话群体本身的复杂性,加之时代文化和交际心理的影响。群体称呼语经常可以连用。群体称呼语连用的排序遵从的三条基本原则是:即权势原则.礼让原则和主体原则。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称呼是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注意调节好各种关系——角色关系、权势关系、亲疏关系;二是注意场合;三是注意适切谈话目的;四是考虑时代特点和地域习俗.此外,交际主体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修养、心态情绪等也能影响称呼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是社会交际中用来相互称呼的表达方式,交际活动参加者的地位、身份等权势关系通常蕴含其中。这使得语义上等值的称谓语翻译更难实现。《茶馆》中人物角色较多,且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多变,选择英若诚译本和霍华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考察译文是否考虑权势关系因素。  相似文献   

6.
"死"义的委婉表达在《红楼梦》中广泛运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及神话、等级差别对死亡委婉语有明显的影响。旨在从文化视角探讨《红楼梦》中"死"义的各种委婉表达及其英译。"死"义委婉语的常见译法有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及直接省译等。  相似文献   

7.
着重对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进行分析,说明其对语篇连贯具有一定的阐释作用。以《红楼梦》中宝黛的人物会话文本为语料,探讨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语篇连贯的,从而得出读者解读语篇的过程就是建构认知语境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说《围城》人物对话中出现的称呼语的定量定性分析,从不同角度归纳、析解出了《围城》中称呼语的不同的类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围城》称呼语应用的基本规律。由于语境的作用,存在着常规称呼语与偏离称呼语这一互为转化的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9.
"权势"和"等同"关系是社会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的互动模式和话语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中西语境中称呼语、指令言语、话轮转换等言语行为的差异,从话语交流的微观构建方面,研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权势和等同因素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春江 《科技信息》2009,(3):165-167
戏剧中的称呼语不仅反映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教育状况与价值观念,也可以推动剧情发展,帮助刻划人物,描写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如何翻译这些称呼语取决于译者对称呼语的功能的理解,以及译者的审美价值观念与文化意识。本文重点对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的三个中文译本(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加以比较,分析其译文中的称呼语是否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周馥郁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75-76,78
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概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运用该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谷歌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从而揭示了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大众语篇时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许多场面描写,体现了曹雪芹的非等级观念。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加以阐释,开辟“红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维译本是一部优秀的译著,典故作为《红楼梦》中的一大特色,笔者尝试从文化图式着手分析所搜集的《红楼梦》中491个典故,探讨《红楼梦》中典故维译的成功之处、有待商榷之处及误译现象,统计得出处理事典和语典是译者较为倾向于源语读者的文化图式。而处理名典时较为倾向于译语读者的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14.
人物称呼语是研究《水浒传》人物语言的一个小视角,它们可以被归纳为多种类型,体现出当时社会贬己尊人、尊卑有序、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和交际特点,它们对《水浒传》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卿卿”一词,常用来表示对心爱之人亲昵的称呼,多用于夫妻之间,成语中有“卿卿我我”。在特定语境中也含有对被称呼人戏谑、嘲弄之意味,如《红楼梦》中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之语。“卿卿”叠用,为何会有这样的语义呢?原来有这么一个典故:西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234-305),年轻时常与嵇康、刘伶等人结伴畅  相似文献   

16.
同韩礼德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就是用来语篇分析,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对《高级英语》中Hiroshima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期体现及物性过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对语篇建构的作用.应用韩氏理论来分析所选语篇,为提高英语语篇分析的水平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阐述的是人生哲理,而这种人生哲理主要体现的是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庄的思想。本文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道家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体现。第一,《红楼梦》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和老庄的生死观;第二,《红楼梦》的具体内容渗透着浓厚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道家"矛盾对立"的认识哲学以及主张抛弃"世俗仁义礼智"的道德哲学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探讨模糊限制语在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人际功能。通过对小说情态资源的研究,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有助于对小说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尹燕 《科技信息》2007,(35):115-116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英语和汉语有衔接方式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历来对《红楼梦》翻译的论述颇多,但在衔接与连贯方面来讨论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红楼梦》原著与英译本衔接手段的对比,来强调《红楼梦》翻译中必须根据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衔接特点,进行有效的双语转换。  相似文献   

20.
运用权势关系理论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小说《马丁·伊登》中集中体现的权势关系,包括职业、地位、素养、接触和情感等造成的权势关系,以及其中人物为改变在权势关系中所处劣势达到交际顺畅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