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
邵丽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其小说对新世纪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执着于阳光文学的创作诉求、对底层文学创作病象的超越、新官场小说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女性心灵与情感的关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格局发生变化,"纯文学"逐渐成为高雅文化的象征。路遥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持续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给新世纪文学以启示:文学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死亡";文学依然可以吸引并感动读者,并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力量,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格局发生变化,"纯文学"逐渐成为高雅文化的象征。路遥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持续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给新世纪文学以启示:文学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死亡";文学依然可以吸引并感动读者,并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力量,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上海文学中的城市怀旧展现出了很多新素质。这些新素质从上海的表里两面全方位地挖掘记忆中的上海形象。它的怀旧一方面走着时尚化和商业化的路线,为我们呈现光彩夺目的上海风情;另一方面它又深入到城市深处,对上海进行祛魅。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使上海的怀旧书写形成一种张力,在此之下我们窥见了上海的表与里,真与幻。  相似文献   

6.
短信文学是一种真正来源于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学形态,它大都是由草根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现象或本质,发掘和记录人类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考察发现,短信文学是一种最本色的对底层生活的自我叙述,标志着底层文学的崛起。短信文学以日常生活为叙事主体,在对日常生活丰富感性的体味和实现其感性满足的过程中,推动着文学理论走向一种生活的诗学。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文学是一种借助于时间上的变革获取其正当地位的文学阶段,新世纪文学发展于文化焦虑的中国语境之中,为摆脱“东方学”陷阱,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文体开始有意向古典文学传统回溯,借鉴其写作手法,确立中国小说的独特意义。贾平凹和莫言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史传传统”中的以传写史、现实主义和民间视角的手法,“诗骚传统”中的抒情和言志的手法以及“叙事传统”中的笔记体、章回体和文本杂糅等文体构建手法,在借鉴中有所创新,在新世纪文学向外“还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世纪的"官场小说",认为21世纪商品社会体现出权力和经济合谋的趋势,不可避免地促成新世纪作家对官场趋之若鹜的叙述。消费社会个体金钱欲望的膨胀,个人道德和理想的滑落,是官场文学不可绕过的主题。小说它的叙述还在新世纪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环境下衍生出多样性:对于经济腐败的描述,对于都市化过程中物欲与功利对个体诱导时个体人性嬗变的考察,以及形式上的社会谴责与叙事娱乐化。凡此种种,比之传统的官场小说来得复杂而有意味。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的文学在经济化、全球化浪潮的撞击下出现了一种无根化倾向,究其表现与实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一是商品经济的流水线与传统文化的五味斋的激烈冲突;二是文学张力与欲望叙述的二律背反;三是文人的角色焦虑与责任担当的严重失衡.发挥文人智慧,回归人文传统,引导受众欲望,为个人寻找精神家园,为社会建立精神支柱,这是当今文学变革发展走出无根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考察闵凡利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闵凡利在审美追求上建构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审美乌托邦,在现实关怀上专注平常小人物的生活点滴,在审美与生活之间找到了想象与现实的平衡点。在冷静的审美空间中,佛是智慧的集中代表,既无处可求,又无处不在,是作品审美空间的坐标;莲花具有多元的象征意义,构成了小说审美空间的亮点;“善州”是经常出现的一个特定区域,成为故事发生和人物出场的重要平台。在小人物的底层叙事中,清官是重点塑造的对象,表达了作家希望通过清官政治实现政治文明的意愿;小人物、生活琐事等常被忽视的人与物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表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1.
论寻根文学的内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文学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寻根指向上的危机。“寻根文学”实际上混存着三  种指向 :文学寻根、文化寻根和精神寻根 ,其中隐含着某种隐患 ;二 ,方法论上的危机 ,导致寻根者在实际操  作上困难重重。三 ,文化态度上的危机。寻根者复杂的文化心态和过于偏激的文化取舍态度 ,既与其文化寻  根、精神寻根的实际动机相抵牾 ,也与其要表现的文化形态相冲突 ,进而也妨碍其文学寻根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文学是靠文学史来确证其价值的,而文学史是主流意识的建构。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应分割的一部分,因为边缘化的文化地位,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在其主体性向主流意识的同一过程中也被文学史边缘化了。在以后现代语境为背景的文学史范式变革中,边缘化状态的改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该如何面对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已成为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何其芳的文学活动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新潮,更要弘扬民族文学传统,凸现自己的中国品牌,建树鲜明的民族特色,努力创作高质量、本土化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作家们在小说中总是倾向以儿子的身份自居而尽可能避免父亲的立场?为什么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既能毫不留情的审父又能堂而皇之地为做父亲的辩护?为什么中国当代作家喜欢把政治、道德、性、生命本体的存在及其终极关怀悉数放在父与子的冲突中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6.
N级编码理论将知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视野引入文学批评,不仅文学史获得了一个更宏大的背景,文学文本也成为潜意识与意识、历史与当下、神话与现实的交叉点,从而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阐释空间。N级编码是对文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相对于以往启蒙立场上的寻根指向,打破了以往二元划分的条块和界限,从而勾勒出一幅更为完整的人类精神图景。经由这种视角,我们得以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审视文学乃至文化符号,这也正是文学人类学的最终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7.
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把文学史实当作自明的、毋须验证的基础来对待.文学史料学和文学编年强化了这一观念。文学史实这个概念本身也使研究者认为文学史实是历史中存在的事实的集合。为了指出这种观念的根本局限.必须引入范式以转换视角。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是在20世纪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形成了稳定的范式,文学史实也是此时锻造出来的概念,它恰好不是真的事实,而是在范式形成过程中塑造出来的理论观念。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发对既有文学史范式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Modem Chinese history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于2003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杂志社共同承办。会议学术负责人为吴秀明教授、陈坚教授、黄健教授、吴晓教授和陈建新副教授。实际到会的国外代表为10人,台湾地区代表2人,香港特别行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世纪文学”的到来,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和消费价值开始被文学凸现出来,个体生命的历史和运行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大的意义,文学越来越重视对个人生存实在经验的描述。文学传播的手段也从过去的报纸杂志“一言堂”转变为如今的多元化传播。作为全球化的产物,博客与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博客凭借草根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媒体争夺市场,而传统媒体也倚仗其不可替代的固有属性与之抗衡,进而形成二者如今依旧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局面。但是,博客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是消亡还是兴盛,最终的裁决者依然是大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史已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文学与媒介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复杂的多重互动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媒介绝不只是丈学创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作品及传播来说,媒介也不只是作品贮存的载体与流布的通道;对于读者来说,媒介也不仅仅是认识理解文学的门径与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说,媒介作为文学跨时空传播的物质载体,它既是文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学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而且还是艺术理念与审美精神的寄身寓所。媒介在与文学长期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中,已日渐由丈学的形式因素转化为它的内容与本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