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追踪观察患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双重急性变(M2a,M2b)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对慢粒急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方法 对患者整个病程给予追踪记录.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患者病程的诊断、治疗和观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机制及基因、染色体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粒细胞系统白血病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其起病缓慢,早期几乎无症状,数月后常出现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这些症状极易被诊断为结核病。我科曾有一患者被误诊为结核,延误治疗,现报告如下。患者,张某某42岁,男性,住院号为12571,因发热、咳嗽、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胸膜炎,并按结核抗痨治疗数月,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面色苍白,气短转入上级医院。患者自觉腹胀加重,高热不退。查体发现巩膜轻度黄染,肝、脾肿大,出现出血点,以肝硬化、血液病介绍到我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欠佳,… 相似文献
3.
4.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乏力2 a,腹胀1个月,于2000年10月30日入院.经诊查发现脾大,体温36.4℃,精神不振,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触及明显肿大之表浅淋巴结.胸骨轻压痛.脾大肋下12 c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5 g/L,原粒4%,早幼粒12%,中幼粒5%,杆状24%,分叶26%,嗜碱16%,淋巴13%,红细胞4.85×1012/L,血色素131 g/L,血小板210 g/L.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慢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笔者对费城染色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术后9个月,XX核型细胞占87%,XY核型细胞占13%,费城染色体阴性;术后1年,XX核型细胞占64%,XY核型细胞占34%,费城染色体阳性细胞占2%.慢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观察费城染色体,能及时反映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8.
白鸽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2):55-57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 (IFN α)治疗 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其中慢性期 (CP) 30例 ,(1例完全缓解病例 ) ,加速期 (AP) 1例。剂量为隔日 30 0万U平均疗程为 9个月 (3~ 4 0个月 )。结果 :单用IFN α治疗CMLCP 5例 ,其中 2例有效 ;联用甲异靛治疗 12例 ,联用羟基脲治疗 14例 ,有效率分别为 91.6 %和 5 7.1% ,与单用甲异靛或羟基脲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缓解后有 8例单用IFN α维持治持 ,平均持续缓解时间为 6个月。复查Ph+ CML 16例 ,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阴。结论 :提示IFN 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 ,若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IFN α对CMLAP无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As2O3联合格列卫对Bac/Abl的作用靶点及二者药物作用无交叉耐药性的机制,达到使两种药发挥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疗难治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目的.方法使用格列卫200~400mg/d,加As2O310mg/次,7~10 d/月作为一个周期,共用2~3个周期以评价疗效.结果9例均为单用榕列卫无效的患者,经联合使用后有3例达到血液学缓解,3例达到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或恶化;9例均未达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缓解.结论对格列卫耐药的难治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继续联合应用As2O3,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缓解或部分缓解,二者无交叉耐药性并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研究一类具有治疗的急慢性传染病模型.给出了模型存在无病平衡点、唯一地方病平衡点、两个地方病平衡点(即后向分支)的相应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和唯一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M/PH/2排队的队长的几种遍历性.对于M/PH/2排队系统,其队长L(t)不是一个马氏过程.虽然它的嵌入链是一马氏链,但对于l-遍历、几何遍历、多项式一致遍历和强遍历成立的条件却不能借助于它的嵌入链而得到.利用服务相位J(t),使得L(t),J(t),t≥0}是一马氏链(且是一拟生灭过程).Neuts解决了{L(t),J(t),t≥0}的(普通)遍历性问题.本文给定了M/PH/2队长的l-遍历、几何遍历、多项式一致遍历和强遍历行之有效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相对论量子力学GRASP2程序和平均能级AL模型,在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和QED效应的高阶扰动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了类铍离子组态磁偶极M1、磁四极胞和磁八极M3光谱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荷电离子的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矩相当,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磁多级矩的跃迁几率过程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的病因与抢救措施.方法对突然出现腰腹痛和双下肢疼痛伴麻木4 h的患者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证实该患者为腹主动脉合并双肾动脉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和清栓术治疗.结果清除部分血栓,患者恢复血流5 min后发生高血钾,引发心脏骤停死亡.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心脏毒性物质的吸收、高血钾、酸中毒、肾衰竭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患者闭塞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程8 a的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开通和成功植入支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头晕、头痛、左上肢无脉伴左上肢冷感、麻木、酸痛和活动时加重持续8 a的患者经左锁骨下动脉造影证实为左锁骨下动脉CTO病变的病例行支架术治疗.经右股动脉入路,置入8F指引导管,应用冠状动脉介入导丝PROGRESS,在小球囊(1.5 mm×15 mm)的支撑下通过病变到达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应用1.5 mm×20 mm、2.0 mm×20 mm和4.0 mm×1 5 mm Maverick冠脉球囊12~16 atm×30 s依次预扩张病变全程,植入6.0 mm×57 mm Express支架.结果支架植入后,病变血管恢复血流TIMIⅢ级,桡动脉波动有力,患肢血压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PTA和支架术是持久开通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近期和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依据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的抗原表达规律,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细胞特征性抗原进行检测,所用荧光抗体涵盖了抗原跨系表达、抗原跨阶段表达,并注意抗原过度、过低或缺失表达以及光散射异常等情况,计算白血病细胞占全部检测细胞百分率,即MRD检测量.结果 23例患者抗原不同步表达CD33\CD13\CD15\CD34\CD45的抗体组合应用最多,占56.52%(13/23);CD33\CD13\CD15\CD117\CD45的抗体组合占21.74%(5/23).抗原跨系表达的抗体中CD33\CD13\CD19\CD34\CD45和CD33\CD13\CD7\CD34\CD45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17.39%(4/23)和4.35%(1/23).生存期大于2 a的患者MRD数值明显低于生存期小于2 a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是临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随机选取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诊,其中确诊未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0例。取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将不同浓度IL-24作用于BMMNC。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及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分别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体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L-24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浓度50 ng/mL作用急性白血病BMMNC,48 h后凋亡率为39.21%±5.79%,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L-24处理白血病BMMNC,能够降低bcl-2 mRNA的表达。IL-24体外培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由此可知,IL-24可以下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IL-24抑制急性白血病BMMNC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