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图→洛书→易卦→太极图──焦氏“河洛易数学体系”焦蔚芳笔者根据现代数学中的代数学、几何学与数论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了对《河图》、《洛书》和《易卦》三大符号体系的初步数学研究,建立了对河图和洛书的数学分析,洛书矩阵学说,洛书数字几何学,及周易宇宙代数学...  相似文献   

2.
引言世界古代数学史记载古代中国人研究自然数并创造了2个典范的数型图:第一个是河图,第二个是洛书[1,2]。自然,后者是以前者为先导而发展的。这两个图阵的创造显示出古代中国人在几千年前非凡的数字抽象化能力。这两个图阵标志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数学思维发展出的两大类型。虽然过去从无人用现代数论观点来解释这两个图,它们仍然是纯粹数学中最早的两个数字模型图。两千多年来,世界数学家将洛书发展为幻方[3,4],并且一直维持这种解释到今天。作者认为: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重整与发扬工作中,通过现代数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5、9、10期刊出的《周易代数学》一文是焦蔚芳先生多年研究的心得,也是他对“河洛数学”研究的新层次。本刊近年来已先后刊出焦先生的五篇大作(《洛书的数学研究——焦氏“洛书矩阵”学说》87年第5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二——焦氏洛书数字几何学导伦》1991年第3期;《洛书的数学研究之三——焦氏“河洛数伦”探源(上)(下)》1992年第 8、9期;《易卦》的数学研究之一——焦氏“周易宇宙代数学”原理》1993年第5期;《焦氏“周易代数学”》将刊于1993年第9、10期。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希望本刊能介绍一下焦先生个人的一些简历、他的学术思想及成果。为此我们以通讯方式与远在大洋彼岸的焦先生作了笔谈式的采访,以下是通讯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4.
焦蔚芳 《世界科学》1993,(11):22-29
1.前言作者自幼及长,对祖国传统文化所怀的最大困惑问题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河图、洛书与易卦三大符号系统的数学内涵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乃于1980年在美国成立爱灵敦理念书院,致力于洛书的数学研究,发表论文3篇.到了1990年10月,笔者参加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的国际周易与自然科学讨论会后,乃作易卦的数学研究,当即发现易卦阴阳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5.
洛书是我国早年在黄河洛水一带发现的龟甲,它上面刻有一到九的九个自然数的排列(如图).对它的价值一直鲜为人知.美籍华裔学者焦蔚芳博士原系世界知名的金属材料科学家,1980年在美国组织爱灵顿理念书院,专门研究洛书的数学内涵,曾多次来我国讲学.他的有关洛书数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焦氏洛书矩阵学说"曾载于本刊1987年5月号.本文为第二篇,曾在1988年8月发表于第五届中国科技史会议文集.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周易》的数学思想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毋庸讳言,其中也不乏穿凿附会之词。目前,人们的探索,多集中于“象数”和“洛书幻方”。对六十四卦的数学思想,尚缺乏足够的重视。17世纪  相似文献   

7.
语录两则“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立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数可数,非常数)”。诗一首阴阳虚实太极中,宇宙易化变无穷; 天演地适人竞道,三才谐振肇生生。缘起 1990年10月,笔者参加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召开的国际周易与自然科学讨论会,作成两件极富意义的工作:一件是向大会呈交并简介作者所写的《洛书的数学研究》三篇论文;一件是在会议讨论中谈到中国哲学家如冯友兰等多将《易经》理解为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周易宇宙代数学──河洛易数学体系》一书已正式出版《周易》或《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史中第一部由符号到文字著成的古经已被世界学者认为是人类思维智慧的结晶。80年代以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研究周易的热潮,迄今仍在继续。随着21世纪的将临,中...  相似文献   

9.
《天气》     
怎样测定雷电的距离?什么是露点?什么叫臭氧洞?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天气》会向您介绍大自然神奇威力方面的各种信息。“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可视作是一部天气基本原理的入门篇,它着重介绍了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原理,气压、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规律等。此外,本书还描述了风和风暴,包括飓风、暴风雪及龙卷风的内在规律;“世界天气”阐明了世界的七种气候带,并从  相似文献   

10.
也是初探     
打开这期《自然杂志》,就会发现比往常多了一个颇为新颖的栏目——“形象思维探索”,其中刊登了两篇文章,一是《自然语言中惯用法现象的数学解释》,另一是《突变模型在汉字识别中的应用初探》,或许你会感到奇怪:历来似乎是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形象思维,怎么会出现在《自然杂志》上?而这一栏目中所发表的两篇文章,与形象思维又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作为人类基本思维方法之一的形象思  相似文献   

11.
三、洛书数论要义 1.洛书数的集合论 A.洛书数的置换(Permutation) 在数学中,数1,2,3…,n的置换的研究为所有各类变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我们用:σ=(1 2 3……n i_1 i_2 i_3……i_n)或σ=(i_1,i_2……i_n)表示置换σ。由于σ是一一对应且及其本体的,因而序列i_1,i_2……i_n是数1,2……,n的一个排列。n阶置  相似文献   

12.
1981年2月,有限单群的分类工作宣告“完成”了,这是本世纪数学领域的一件大事。但这项工作的由来如何?为什么要在“完成”两字上打上引号?既然已经“完成”,为什么数学家们对此仍兴致勃勃?《有限单群及其分类——历史和现状》对这项工作的历史、现状和意义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并对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然而,围绕《金瓶梅》的谜团也是最多的。该书的作者是谁?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历来争论最多,众说纷纭。近日,浙江绍兴学者盛鸿郎在他的新书《萧鸣凤与金瓶梅》中对《金瓶梅》的诸多谜团进行了全新的破解。他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绍兴山阴人萧鸣凤,而《金瓶梅》则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说,小说“主角”西门庆是明朝的正德帝。《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之谜要说清楚《金瓶梅》的作者,只有从其版本说起。最早的《金瓶梅》和《红楼梦》一样…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在关注着什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关注着什么? 风云激荡,波澜迭起。但是,在这世纪之交的伟大时代,科学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共同的主旋律。《转变年代的科学》一书是从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大自然探索》近年刊发的科学评述中选编而成。六十多位作者,学科专业几乎涵盖自然科学各领域及工程技术的某些分支,大多是带头学人,其中包括三位外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二十多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作者们或高  相似文献   

15.
挑战物理学的暗宇宙--现代宇宙学世纪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启 《科学》2004,56(3):3-7
继“宇宙加速膨胀”当选为美国《科学》周刊1998年最大爆炸性新闻之后,“暗宇宙”又摘取了该刊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的桂冠。为什么说宇宙是“黑暗的”?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与人们熟知的灿烂星河有何关系?人们是怎么知道它们的存在的?要弄清这些问题,需回顾20世纪初以来近百年的现代宇宙学史。  相似文献   

16.
孙广才 《自然杂志》2003,25(4):246-247,209
通过对宋代“先天易”学的考究与分析,发现我国两宋时代的《易》学家们就处理过组合数学问题,并得到组合数学的基本公式,认为现代组合数学的思想及概念至迟在公元11世纪就在中国产生和形成了,从数学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先天易”学中关于排列、组合理论的早期研究,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褐矮星之谜     
在“自然界探索”栏内,《褐矮星之谜》可能会使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是褐矮星?它在天文学上有什么意义?读完这篇文章,便可知道。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代数?什么是拓扑?泰勒展式的图像是什么?高斯消去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测度概念?……”在蜿蜒盘行于黄山风景区的汽车上,当我请教李天岩教授怎样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时,他开口就向我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19.
专家荐书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阅读法国作家雅卡尔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在叙事风格上,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两本书都表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思维的开阔以及与众不同的引人入胜的表达方式。但细致说来,作为几十年后的后来者的《“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一书,毕竟由于时代和人们认识的发展,与伽莫夫的著作有着相当的不同。在内容简介中是这样写的:“本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事例,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众化的美食——豆腐又被世界各国所赏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而开始风靡世界各地,不少国家人民对中国豆腐很感兴趣。美国《经济展望》宣布:“未来十年最成功而又最有市场潜力的并不是汽车、电视机和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日本《经济日报》报导了日本海产业株式会社与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制品厂合作生产干豆腐的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