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彩叶植物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彩叶植物的概念、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原则和方式作了介绍,并就园林应用彩叶植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紫叶矮樱是一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树种,因其生理特点在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推广。文章着重就新优彩叶植物紫叶矮樱在北方地区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旭莉 《科学之友》2010,(3):158-159
紫叶矮樱是一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树种,因其生理特点在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推广。文章着重就新优彩叶植物紫叶矮樱在北方地区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紫叶矮樱是一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树种,因其生理特点在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推广.文章着重就新优彩叶植物紫叶矮樱在北方地区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春色叶树种及植物景观的特点,浅析了春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对春色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美学特性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宝健 《科学通报》1989,34(8):615-615
当前,应用改建和“解除了武装”的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建成了若干套植物基因工程的实用载体系统,运用这些系统结合叶圆盘转化法(Leaf-disc transformation)已能将不少外源基因引入双子叶植物细胞并使被转化植物产生了新的性状。但由于根瘤农杆菌宿主范围的限制,使得应用这一载体系统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迄今为止,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有石刁柏、水仙、吊兰、黄独四种植物能够  相似文献   

7.
根癌土壤杆菌能把它的Ti 质粒插入被感染植物的核基因组,使一些裸子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现在土壤杆菌的Ti 质粒已广泛用于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高等植物的媒介.这最终将有可能在庄稼植物基因组中新增有益的遗传物质.然而在单子叶植物中利用Ti 类媒介的前景很暗淡,因为根癌土壤杆菌不是这类植物的病原体。Slogteren 等最近指出,Ti 质粒DNA 至少能进入某些单子叶植物细胞,但不完全是致瘤性的.这样,Ti 类质粒媒介在单子叶植物中毕竟还是有应用希望的.Dutch 等发现植物组织中有冠瘿碱.这些代谢物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是由冠瘿组织中已整合进植  相似文献   

8.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能够杂交吗?如果采用常规的有性杂交的方法,不可能使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杂交.如果采用传统的嫁接技术,也不可能成功.这是因为双子叶植物有形成层而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并且两者亲缘关系很远,如将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嫁接在一起,接穗会很快死亡.如果采用细胞融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成功的可能性在目前也是非常渺茫的.至今还未见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细胞融合获得杂交植物的报道.如果采用基因体外重组的方法,实现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9.
苞片是有花植物身上的一种特殊的过渡器官.它来源于叶,但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演变出了一些新的功能,成为一种专门与花为伍的变态叶.  相似文献   

10.
()孙柏年  ()沈光隆 《科学通报》1998,43(21):2348-2350
在我国二叠纪植物群中,Protoblechnum及其与类似植物如Compsopteris,Glenopteris和Supaia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70年前,Halle在研究我国山西晚古生代植物化石时,曾将石盒子组中的一些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标本归于Proto-blechnum属,并定名为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他在讨论Protoblechnum与相关化石的区别时并未把蕨叶羽轴的分叉与否当成一个重要的属级划分条件。Zalessky在研究俄罗斯二叠纪植物化石时也发现了和中国的Protoblechnum十分类似的标本,但他不赞同使用Protoblechnum属名,而将羽轴分叉的标本归于White创建的Supaia属中,将羽轴不分叉、蕨叶为一次羽状的标本归于他创立的新属——Compsopteris内。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是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是留给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应把保护区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密切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人为保护  相似文献   

12.
苏常红  傅伯杰 《自然杂志》2012,34(5):277-283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的特点。笔者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兴旺 《自然杂志》2018,40(6):391-399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目前的动物和植物。通常,动物可利用眼睛感知光线,然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传送到大脑来解释所看见的东西。此外,动物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需求自主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方式与动物存在显著差别,它们没有眼睛和大脑,终生固着在一个地方生活而不能自主移动。然而,植物拥有自己的优势。它们生命力旺盛,繁殖力超强,可拥有动物难以企及、高达几千甚至几万年的超长寿命。除了使地球丰富多彩以外,植物还为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植物虽然不会动,却也能洞悉世间万象变化,并且不同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更神奇的是,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也能看见光,甚至能看见我们人类眼睛看不到的光,并对不同的光照周期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化目前已由单一的建筑造景转化为植物造景、花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宿根花卉因其种类繁多、适应环境能力强、一次种植多年使用、管理简单、季相变化明显、成本低等特点,近年来在太原市园林绿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太原动物园宿根花卉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宿根花卉的含义、类型、特点及繁殖栽培要点,并对宿根花卉在太原动物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作了主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甲壳素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大自然探索》1992,11(1):63-6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空间概念及其组合形式的分析,论述了空间围合的定义以及空间围合的各种要素,就传统围合形式在居住区、开敞空间、广场空间、以及植物造景方面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诠释,提出围合性很强的空间,具有很明显的领域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人容易产生内聚的心理感受,更符合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洪喻  胡洪营 《科学通报》2009,54(3):287-293
近年来, 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问题日益严峻, 水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有效控制水华,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的生物抑藻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包括已发现的抑藻水生植物种类、已分离鉴定得到的水生植物化感物质类型、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等. 最后提出了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希望为今后更好地利用水生植物资源进行水环境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自然界中的生物体有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优异结构和特殊功能。笔者以具有超疏水 自清洁功能的荷叶表面、色彩斑斓可以吸引异性的雄孔雀羽毛,以及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异机械性能的贝壳珍珠 层这三种生物体表面和生物材料为例,展示了其微观形貌上的纳米结构以及这些纳米结构精密有序的组装方式,揭 示了这种微观结构与其在宏观上的特殊性能存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赵玲云 《科学之友》2009,(4):121-121
为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教师就应当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独具匠心,笔者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彭培好  闫亮 《自然杂志》2014,36(3):202-207
汶川地震触发的崩滑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生态修复,以及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直是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笔者以青川县东河口王家山由地震引起的高速远程水平抛射-碎屑流类型的滑坡为例,基于其特殊的形成机制、运动学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等,将生态修复理论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相结合,采用自然景观重建、生态修复、景观打造、区域规划、工程治理等手段,完善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防护功能,提出汶川地震崩滑型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治理措施与保护策略,从而实现对青川县东河口王家山滑坡灾害的有效防治,以及对汶川地震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合理保护、适度开发的目标,满足地震灾区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